![]() ![]() |
一个北京市民的低碳生活 |
作者:赵喜斌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数3006 更新时间:2011/12/8 8:18: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老段从事与电子有关的职业,对新产品很感兴趣,他发现新型LED电视机比显像管电视或LCD的液晶电视都要省电。“一般的34英寸显像管的电视差不多每小时用电在280瓦左右,29英寸的用电在120瓦左右,而32英寸的新型LED液晶电视用电只要70瓦。” 改造后,老段翻出用电量做起了比对,电表从9月1日到10月2日用电量为109度,“与去年同期用了228度电相比,整整节约了119度。” 周玉英一直觉得自己算得上是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她和丈夫的活动半径不大,上班和外出时几乎都是乘坐地铁和公交,“家里的车很少开,也是为了节能环保,但是,我之前真没想到家里的电器会费那么多电。” 节水方面老段家也更进了一步,老段2010年全年用水73吨,平均每月用6吨水。改造后每月用水降到了5吨。“北京人均综合用水量每天约110升,每月3.3吨,和我们这样的三口之家对比,我们的节水改造能省下一半的量。” “电器花费大约5千元,卫生间节水改造4000元,厨房改造在5000元。”老段说,回想每次因为装修方案和妻子的争吵,现在收获颇丰,“家里的日常生活设施更方便了,老婆也不再对环保冷嘲热讽了。” 障碍 最大的困难是说服家人同意 在老段进行节水改造的十年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说服家人同意他安装。“家人很不理解,说‘大家都在浪费,你一个人节约有什么用啊’。节约了几分水钱还没有投入的多。”老段说,10年前的一个构想经过多次调整和实践,最终证明将家里洗脸、洗澡、洗衣水能够全部收集起来是完全可行的。“节水节电所节省的费用是原因之一,但是主要还是去实践环保理念。” “环保事业就是一个入口很宽松,但是出口很严格的升降机。不管参与的人抱着怎样的想法参与进来,当他们坐上环保的升降机到达一定高度再离开时,他们一定具有了更高的环保视野和理念。”自然之友副总干事张赫赫说,节能减排方面,相关部门将更多精力和投入集中在产业上,比如一些老旧技术和高能耗产业的淘汰更换。百姓的角度更多停留在宣导的阶段,但是可以操作,产生实际效果的行动并不多。“节能行为的巩固和积累,不仅需要民众的意识和意愿,更重要的是需要制度的维护和政策的激励。” 张赫赫注意到,在家庭低碳环保改造中,成本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指标,比如一个200瓦发电量的太阳能板,大概要投入的设备采购资金在9000元以上,成本都让普通的市民来承担,就会出现很高的、累积的费用。“如果是整个社区统筹安排使用公共空间,集体采购一些集约化的太阳能设备,将公共空间的照明和用电都用新能源来取代,这个成本就会变低,不会像一家一户改造的成本那样高。” 自然之友低碳改造项目负责人陈婉宁认为,通过此次改造活动发现,居民的节能知识普及不够,物业应将低碳及节能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管理中,比如使用LED灯具及利用太阳能,降低社区的碳排放。(记者 赵喜斌 文并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