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碳减排趋势不可逆转 |
| 作者:刘方斌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点击数1049 更新时间:2011/12/21 7:53:4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 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谢军安: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超过2/3,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有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因此,中国应该及早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这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与世界各国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清华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李十忠: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应该从长远考虑,制定优先发展生物燃料替代石油的国家能源战略势在必行。从现在就要开始建设“炸不垮、打不烂、永续的绿色油田”。由于第一代生物燃料替代石油的成本太高,替代能力和减排二氧化碳能力有限,并且可能影响粮食安全和破坏环境,国际上正转向用秸秆类农林废弃物、纸张和城市垃圾以及专门的能源作物,如柳枝稷、芒草或短轮伐期杨树等为原料,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纤维素乙醇具有原料资源丰富、再生周期短、不增加温室气体总量等众多优点,还可利用很多未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种植柳枝稷等能源作物,这样就不会引发粮食安全问题,也避免了资源枯竭的威胁,使生物燃料得以可持续发展。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