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四问“低碳示范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扬州晚报  点击数1212  更新时间:2012/11/4 10:47:4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正在建设中的低碳示范区。张卓君 摄
正在建设中的低碳示范区。张卓君 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扬州此次建设低碳示范社区,依托的是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提供的最新的低碳节能理念和技术方面的支撑。该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万扬表示,“之所以选择与扬州进行合作,是因为扬州在城市更新上有着自己的新意,没有进行大拆大建,而是把古城保护与建设很好地融合起来,扬州取得的经验在国内外都有示范性。”该协会与扬州的合作,主要目的是,在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提高老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软实力。

  那么,扬州为何要建设低碳社区?这样的社区对未来具有怎样的意义?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为何要建低碳社区?

  为老城保护利用探索新路

  先来看一组数字:在我市5.09平方公里明清古城区内,有低层民居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居住着l.9万户、近8万人。

  由于建成时间较为久远,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及房屋状况堪忧,尽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老城区仍存在着住房破旧拥挤、居住舒适度低下、生活环境杂乱、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

  而这一低碳社区示范区项目的目的,就在于整体保护古城的传统风貌、改善古城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引导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起到示范作用。

  开工建设老城低碳社区,主要是为了将这项工程作为试点,探索老城保护,改善老城区居民生活条件的新模式。

  解决老城区哪些缺陷?

  潮湿阴暗、难以保温

  据介绍,老城区建筑密度过大,导致相邻建筑遮挡严重,不利于阳光的照射,易形成阴暗的房间。地面虽然对通风和保温做了一些处理,但由于室内阳光照射不足,多有潮湿的情况出现。

  传统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屋面受到雨水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多出现破损、漏雨的现象,使木构架受潮腐朽变形。而由于青砖和木格门窗的保温性能较差,再采用传统的构造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对保温节能的要求。

  此外,传统民居采用的院落式布局,在天井内形成的“四水归堂”未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全部流失未作利用。

  而低碳示范区中对雨水、阳光及地热的最大化利用,将有效解决上述缺陷与问题。

  示范区为何建在南河下?

  少数未开发古建筑区域

  这次开工建设的首个老城区低碳社区示范区项目是老城区原铰链厂地块,这一项目总用地面积39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71平方米。为何会选在这里呢?

  据市古城办专家介绍,扬州古城南河下历史街区,南至南河下街,东至旗杆巷,西北两侧与老城区居民相邻。该区域是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核心的4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老城区内文物古迹最为集中、街区风貌最为完整的一个街区,也是扬州目前少数尚未开发的古建筑区域。

  该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在整体保护古城的传统风貌、改善古城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整合优化古城的土地资源、引导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因此选择在这里也更有示范性意义,方便居民前来观摩。

  建成后会破坏原有风貌吗?

  将古典建筑体系现代化

  “我们力争在年前完成主体工程施工,明年"4·18"前建成。”在南河下低碳示范社区建设工地,施工人员告诉记者。

  这一项目会不会对老城区的风貌形成影响?工作人员介绍说,建筑以一、二层建筑为主,建筑风貌将与南河下历史街区有机融合,因此,这一项目只会添彩老城区,而不会对老城区的风貌形成影响。

  据介绍,正在建设的扬州首个老城低碳社区示范项目,将建设低碳建筑展示馆、节能样板房等,并为居民提供部分活动场所,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其建筑风貌和功能定位等方面,将与项目所在的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实现有机融合。

  这个低碳示范区在园林设计及空间布局方面,借鉴传统的同林设计空间的手法,充分运用同林四大要素:水、地形、建筑、植物,营造景观节点。设计风格与周边历史街区的景观环境相协调。在区块主要道路的交叉处,安排了景观亭、曲径通幽的廊道、具有扬州地区特色的景观小品,在区块次要道路又增加了以植物配置为主的景观小品。

  在这样的基础上,尝试运用现代建筑理念,提取古典建筑元素,将古典的建筑体系现代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