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云南大学生科院《普通生态学》试题(6)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9 8:50:53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一、解释下列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Life Form: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生活型是不同生物对相同环境趋同适应的结果。 2、Ecological Relationship:生态关系;指生物与生境间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的相互关系。 3、Polymorphism:多态现象;一种群中有一种以上表现型的现象。 4、Acclimation:驯化;人工的定向诱导可以导致生物的耐受限度的变化的过程。 5、Gaia Hypothesis:Gaia假说;假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表面的生命总体(生物圈)所主动调节的。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1. 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初级生产又称第一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的生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光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产过程 (2分)。 次级生产或称为第二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生物有机体的生产。次级生产就是异养生物的生产 (2分)。 次级生产最终是以初级生产为基础,次级对初级生产是有反馈调节作用。 2. 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因子的范围更广,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3. 资源与环境 资源:某一生物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的所用环境因素的总称。资源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离开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因此环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资源和环境都具有相对性,离开主体或中心谈资源和环境都是没有意义的;环境是潜在的资源,资源是可以利用的环境因素。 评分标准: (1) 分别写出两个概念的内涵得3分, (2) 给出两个术语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得2分 三、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1. 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 A )。 A. 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 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 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2. 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B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 3. 下面的哪项内容不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应该具有的特点( B )。 A. 根系发达 B. 叶表面积较大 C. 叶表面凹陷 D. 茎可进行光合作用 4. 一般,植物在下列哪种土壤结构上生长最好?( B ) A. 块状结构 B. 团粒结构 C. 松散结构 D. 片层结构 5. 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属于( B )。 A. 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 寒带 6. 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 )。 A. 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 群落的水平成层 C. 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D. 群落的镶嵌 7. 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C )。 A. 不规则波动 B. 周期性波动 C. 种群爆发 D. 生态入侵 8. 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A )。 A. 他感作用 B. 抑制作用 C. 竞争 D. 领域性 9. 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的生存对策是 ( B )。 A. r-对策 B. K-对策 C. A-对策 D. G-对策 10. 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B )。 A. 奥德姆 B. 郝克尔 C. 达尔文 D. 高斯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