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5考研形势与政策教程:重大问题解答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sina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10 15:53:4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1.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2.会议审议通过了哪些重要文件?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会审议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关于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关于调整充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 3.我们党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4.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5.党执政55年来的主要执政经验是什么?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8.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新时期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总要求和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 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全面建设。 10.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要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局面。 1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指导方针是什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党肩负的神圣使命。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是什么? 全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3.全会决定由谁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全会决定,胡锦涛同志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4.全会如何评价江泽民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贡献? 全会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江泽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中,在国际国内十分复杂的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15年来,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题 1.2003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是多少? 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6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 2.除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过去的一年我们还取得了重大成绩? ——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 ——国家财力明显增强。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7.1%,达到8512亿美元,由上年居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 ——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8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 ——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3%。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3.在过去的不平凡的一年里,政府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来通领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采取果断措施,集中力量抗击非典。 2.适时适度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3.注重统筹兼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4.关心群众生活,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5.推进体制创新,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 6.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4.面对非典疫情的重大灾害,我们党和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战胜非典? 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研究和部署防治非典工作。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非典列为法定传染病管理,如实公布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群防群控。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成立防治非典指挥部,统一调度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的作用,确保预防、救治工作紧张有序进行。组织科研攻关,在诊断、治疗、防疫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对农民非典患者实行免费治疗等措施,严防疫情向农村扩散。 5.何谓非典时期的两手抓? 在非典肆虐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促进工业生产,保证物流畅通,及时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实行减免税费、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并制定促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6.2004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7.2004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抓住有利时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8.温家宝总理指出什么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9.在农村税费改革方面,今年将有哪些重大举措? 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民减轻负担48亿元。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今年农业税税率降低可使农民减轻负担70亿元。为支持农村税费改革,今年中央财政拿出396亿元用于转移支付。加快推进县乡机构等配套改革。 10.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我们除了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还实行了什么战略? 除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外,还要认真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11.发展卫生事业,今年要重点抓好哪三件事?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二是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 12.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加强政风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观专题 1.温家宝总理指出的五个统筹指的是哪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什么是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3.科学发展观应包括哪些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6.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以人为本。 7.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 8.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什么? 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9.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10.怎样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应做到以下几点: 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目标。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 11.为什么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 12.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3.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1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16.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什么? 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四是重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在宏观调控中,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等综合措施,并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区别不同情况,松紧得当,不急刹车,不一刀切。 17.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19.中央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20.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才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1.坚持改革开放,必须统筹哪几方面的改革? 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 22.“五个统筹”的实质是什么? “五个统筹”,实质上就是统筹兼顾。 23.宏观调控目标的四大目标是什么? 一、促进经济增长。 二、增加就业。 三、稳定物价。 四、国际收支平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