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请问黎老师、杜老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是多做题好?还是精读好?现在做题是做完整的一套题好,还是分类型?还是针对某个题型做比较好?
黎勇:我认为在现阶段做题和精读还是要相结合,因为精读是提高英语基础的必备过程。目前如果是彻底抛开精读这个环节,直接全部来做模拟题和精读,为时过早,可以再过一个月的时间考虑有针对性的做模拟题和真题。
杜子华:精读的确很重要。刚才谈到了如何精读的问题,学生读的数量是非常重要的。但和数量一样的东西,就是是否能够理出一个思路,能够摸索出一套答题思考的方式,很多东西都要有一个指导思想。我想在最后这一段时间,可能最重要的就是考生的精力越来越多的方面放在什么地方呢?应该放在最后对真题的把握上来。最后这一段时间,比如说做真题,应该做一套题,还是分成每一部分来做呢?我现在简单谈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考生必须按照考试时间的规定,每两、三天或者一个星期就要自己考一次,严格的按照时间来做,这样你就会逐渐的熟悉在规定的时间内你每一部分答题时间的宽裕程度以及答题速度的要求。如果学生不经常这样做,在考试的时候就没有控制时间的能力,而在做题的过程中,真正考试的时候,控制时间的分配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学生会问,我怎样分配考试时间呢?我觉得最好的老师是你自己。当你做十套、二十套真题的时候,按照时间规定的时候,就可以摸索出哪一部分时间多一点,哪一部分时间快一点,哪一部分是重点,哪一部分是薄弱环节,可以尽快做出来。
第二,一套题一套题做比较重要,但与此同时应该有一部分是攻破,比如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作者态度的题总是做不好,怎么办呢?必须把作者态度题的十到八个放在一起,反复的看,为什么你错,为什么你对,最后你能找出什么东西呢?最好有辅导老师的指导可能更容易一点,但是你自己也能做到,你能够找到为什么你在错的过程中的错误思路是什么东西。如果学生不改变错误的思路,那在回答新题的时候还是会出现错误。所以,怎么样能够把握中自己错的时候错在什么地方,错的时候是怎样思考错了,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做对。如果学生对作文不好,不论是小作文还是大作文,都可以有重点的突击,所以最后一段时间,一方面要有一定数量的题,必须整套题整套题的做,这样你学会了,上了考场以后,如何应对完整一次的时间分配、答题的策略、答题的速度、答题的方法,同时还要真正的有的放矢的攻破你的弱点,因为考研当中,你在哪一方面特别的差,必然会影响其他方面。比如写作文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傻的错误,怎样克服掉傻的错误,就成为了你真正要攻破的要点。所以,做整套题和攻破你的弱点,怎样强化你的弱点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两个有机的结合,而不只是做其中的一个。
网友:考研路很辛苦,问两位老师,题海战术是否一定能取得高分呢?
杜子华:题海战术是中国考试指导方面最精华的传统之一,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以及四六级考试和考研,所有的都是通过大量的题,通过题海战术来取得胜利。这个地方,应该说做题做到一定数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题海战术却不一定能够确保你能考的分数高,要真是考的分数高的话,我想他必须有归纳、总结的能力。一个人在做大量题的过程,有的时候数量总归是数量,你怎么能够在数量当中看出规律,看出道来,使你在做题的时候,一类题一类题的去想、去做,就容易做得好。所以对于题海战术的考生来讲,首先我想说你们没有做错什么东西,你们做得非常好。但与此同时,希望你们能够根据题,比如完形填空,只是考哪几种不同的思路,是考什么东西,等你知道一共是考五至六个方面的时候,你看到一个题,就从五至六个方面想,一定能选对。因为当一个人没有思路模式的时候,就容易出错误。考研是考一个标准,有自己的一个套路,所以必须按照自己的套路做。阅读理解也是这样的,做了大量题之后,是对的,是你蒙对的还是真正做对的,蒙对的还要和别人探讨你蒙对的题为什么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你在考试中不蒙就能对的东西。你错了的题,就要好好的研究了,一般把你的错误放在一起,当你反复看这些错误的时候,或者当听别人讲的时候,就很容易看出你的错误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有一种错误的模式。怎样把错误模式转为重要的模式,这比较重要。有些人可能做了十套题就能把错误的模式转过来,有的人可能做了二十套题就能把错误的模式转过来。所以说题海战术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你不知道是做二十套、三十套还是五十套才能够把错误模式转过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你不用脑子去考虑,在更高境界上如何把握命题思路,如何做对每一个题,掌握西方人写文章、表达思想的方法。掌握写作文的规律,把握西方人写作文直线思维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不能在道理的角度上搞清楚,只是讲数量多,数量仅仅多而已,不能考高分,所以学生一定要善于总结,善于制高点,也就是我刚才说的纲举才能目张。任何一个辅导班,如果能给学生制高点,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就要谈最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西方人写文章的英语国家的人,怎样能够理解文章理解得最好,写作文怎样写能符合英语的思想表达方法。我认为还应该按照考生现有的水平制造战略和如何进行复习,这更为重要。
黎勇:确实杜老师刚才说的完全正确,在现阶段完全靠题海战术取得高分或者快速提高自己的分数,尤其在翻译这方面尤其如此,翻译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翻译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技能。所以,要做好翻译,应该多做练习。但是如果仅仅是多做练习,遵循熟能生巧这套原则,翻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因为翻译也有一定的原则,也有一定的技巧在里面。所以,网友们在准备翻译过程当中,除了大量的做翻译的笔头练习之外,也应该像刚才这位网友所问的一样,要做一定量的精读,同时像杜老师所说的发现翻译当中存在的问题,找一些书籍谈翻译技巧和翻译原则的,有针对性的去看一些,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这样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翻译的分数。
网友:请问杜老师,你的《杜子华英语大课堂》哪里可以买到?还有其他好的著作都说说,别自己藏在家里。
杜子华:首先感谢你问这么好的问题,我自己写过几本书,但我觉得和考研有关系的就是在2004、2005年写过《名师考研系列丛书》,这套书的英语范文是由我来写的,每个部分复习的思路和套路,高分的策略是我来写的。其他的书和考研没有关系,我写过的第一本书是《英语成功学》,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好英语。描述了我在大学的时候,一个工科的学生如何学习英语的过程。《杜子华英语大课堂》是在中国学习英语,特别缺少英语环境,所以用英语电影应用到学生听说读说当中。但是,这些书在你考上研究生之后,如果你想提高英语水平的话,你要看看英语大课堂,看看英语电影,这对你学习比较地道的、流行的英语是比较重要的。
我现在谈一下英语水平和一个人的考分有什么关系。中国学生,很多考生认为水平不到,考研就特别难以考。因为在所有提问问题当中,我看了一下,很多人问的问题是我的英语水平很低,我怎样准备考研,我四级都通过不了,或者六级都通过不了,如何考研呢?或者我考中央美术学院,英语水平很差,我到底怎样来学习英语?英语的基本功,从考研角度来看,最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是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学生阅读速度的快慢和阅读理解,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很大的作用。第二是一个人阅读东西的多少,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刚才黎勇老师说过翻译是个熟能生巧的东西,实际上语言,包括阅读,都是熟能生巧的一个过程。第三是能不能正确的把握语言的各种语法的现象,语法现象是定义语言的规律和语言的思维的模式。
如果你水平在词汇量上或者在阅读能力上,或者在语法上特别的差,我对你的建议是,首先在短期内赶快背一些单词,赶快阅读大量的文章,尽快的把语法各种现象搞明白。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当你真正在考研的时候,你知道考研是一个标准考试,任何标准考试,当你真正的来研究这些考题的时候,你就觉得它有一种考研英语的思维模式,当你做完形填空的时候,如何从哪几个方面,四个或者五个方面去思维,几乎就能够回答得对。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水平下,就能抓住重点的去回答。阅读理解也是同样的东西,刚才讲了很多关于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很多考生词汇量特别的大,但一做阅读理解就错,为什么呢?他的思路不对。他只是词汇量大,读了大量的东西,但是他永远只看到这些芝麻,没有看到芝麻背后的西瓜,或者一个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一个森林一定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布局,这个森林适合于长什么树,应该长什么树,因此在阅读理解当中,词汇量和读的多少当然有关系,但是否能准确把握英语国家的人如何写文章的方式,他是怎样发展思想的,要真是上升到这个高度来,天天按照这个思路来做,在你有限的词汇、有限的阅读能力上,也能够把最高的水平发挥出来,从而得到高分。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写作,我刚才讲过了,简洁英语的写作越来越重要。尽管你不想反复重复一个单词,比如说“喜欢”,说like,这肯定是有问题的,你要用不同方式表达喜欢,喜欢就是喜欢,但你不要找一个特别文雅的方式找喜欢,只要找一个相对来说,使你在表达“喜欢”的时候,在一篇文章当中有不同的表达“喜欢”的一个说法。我有一个从中国去美国的朋友在美国上大学,跟我讲过如何写英语作文,说得非常有意思,把一篇英语作文写完之后,关键的动词、副词、形容词,用电脑的键敲上去,看哪一个同音词又长又难就放上去,让英语老师看看我的英语水平很高,有一次我放一个单词,连英语老师也看不懂,这也是一个方法。在平常做的时候,这幅图画表现什么东西,表现,有我们中国人常说的show,也有很多其他表达方法,比如说Conveythemessage,或者Demonstrate,在这儿我就不更多去列举了,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对于最常见的语言,很多书上有一些用俗的,你努力找到一个不俗的,等你考试的时候写出来,这可能与众不同,但批卷老师批了大量卷子以后,感觉你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可以更简洁,也可以更复杂,可以使你的分数更高一些。我想说的东西就是说,很重要的一点,在复习过程中,水平和考试的技巧必须并重才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有些人会考试,什么叫会考试,就能最快的把握住如何回答某一类标准考试的题型,你就能够得到最高的分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