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回到学校,宿舍只有我一个人,她们还没有回来。
独居的这段日子,应该怎样概括?淡淡忧伤的幸福吧。我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是这样子的。甚至可以忘记等待分数的焦虑,那种内心的平静太难得,比起从前的喧闹,更别有一番味道,很美。
又读张爱玲,寒冷的天气与华美的语言,绝配。仿佛又落入文字造就的时空,分不清梦与醒,就一路坠落,坠落。
安静的日子也有副作用,总会在那么一瞬间,恍然不知身在何处,在为了什么而行走,呼吸。假如对面有一面镜子,那映在其中的必然是张冰冷的脸。忽然明白了很多事情,“我们沉默着束手,看年华似水流。”只能这样。
想起黄磊的《似水年华》。舒缓而优美的节奏,有如时间在默默流淌,你可以感觉到它不容回头的步伐。“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想你的心,百转千回,莫忘那天,你我之间。”这些美丽又哀愁的句子啊,让人不禁联想起《追忆逝水年华》,那部用生命描写生命的书,普鲁斯特将他一生最后的岁月,消逝在了写作中,是多么令人感动。
黄昏时仰望天空,看着晚霞渐渐地熄灭,深蓝的天幕里,繁星一个个悄无声息地涌起。那是它们亿万年前的光芒,经过了那么深邃悠久的时空,走了那么远的路程,才抵达这里。在它们的默默凝视下,恍然发现,所谓生命,原来只是太短的一霎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
决战时刻Ⅱ
三月八号,北师网站公布了我的初试成绩:375分。
第一感觉是失望,因为英语的发挥失常影响了整体分数,很沮丧。然而结果如此,不能不接受。接下来只有认真地准备复试,争取拿一个高分,弥补此刻的遗憾。这时候,大家都在很轻松地享受毕业前最悠闲的日子,我却又开始起早贪黑上自习了。
没有按照学校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我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标准。终究还是不甘心初试的成绩,我必须要在复试中挣回面子。
复试的那两天是一种难得的经历,我甚至比初试的时候更忐忑。看着周围那些真实的竞争对手,不能不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笔试,英语口试,面试,一关一关走过来,对人的心理素质是种很严峻的考验,好在我的准备比较充分,尽管难掩紧张,还是很好地完成了所有考试。
从北京回学校的火车上,看着窗外的美丽夜色,想到自己构筑的与这座城市有关的一切理想,不禁想起那首《四月裂帛》:
且让我们以一夜的苦茗
诉说半生的沧桑
我们都是执着而无悔的一群
以飘零做归宿
破冰的蝴蝶
四月二十八日,朋友通知我北师研究生网站可以查询录取结果了。我打开电脑,不过就是手指的几个动作而已,那个美丽的消息已经赫然出现在我眼前:“您好!祝贺您被我校录取为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电影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于6月7日以后发放。如有不明之处,请致电艺术与传媒学院。”
一阵悸动,把那条消息翻来覆去地看,却怎么也看不够。打电话回家,父母那欣慰而喜悦的声音给了我莫大的成就感,我为自己骄傲,也为自己感动。
如今,一切的悬念都有了答案,心情归于平静,想起那些日子,想起那款betty的背包,那些被我打上各种颜色标记的单词稿纸,那厚厚一摞专业课笔记,那一本记载了所有心路历程的日记本……它们是专属于我的,也是只有我才能读懂的心情,是我在去年那个寒冷的冬季,每天不变的伴侣。
一时之间,太多的感触一起涌上心头,面对自己,竟刹那无语。惟有用文字把这段时光的轨迹永久地记录下来,好好珍藏。毕竟,这三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生命永远有无数的挑战要面对,经过这一年,我已经学会了怎样去勇敢地尝试。
终于,走过悲喜混杂的2003,我用自己最真实的努力换来了应有的收获。
终于,我成为破冰而出的蝴蝶,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翩然挥舞着翅膀,如此自信,如此美丽。
终于,我可以不负自己花火般绚烂的青春,未来不再迷茫,生命的狂喜随之绽放,光彩而耀眼。
朴树《生如夏花》专辑封面上的文字,借来当作我对这段岁月无尽的纪念吧……
在蓝天下,
献给你,
我最好的年华。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小传
2000年来到河北大学,结识三个美女,从此共度四年美好时光。我们的寝室名为“龙门客栈”(四人绞尽脑汁想出的一个与我们气质相配的名字),美丽温馨又透出一种诡异气息,原因嘛,黑店喽。
大一情人节一起到广场卖玫瑰花,赚得银子若干于是狂吃海喝;大二时齐齐通过英语四、六级顺便卷走一、二、三等奖学金从而免除后顾之忧;大三时实在无所事事只能“聚众赌博”,麻将扑克牌齐齐上阵直打得昏天黑地欲罢不能;大四时痛改前非决定考研,于是起早贪黑N杯咖啡面色苍白状若女鬼,现在已结出硕果三颗,两南开一北师。
快要毕业了,回想四年大学生活,回想自己用最真实的努力换来的收获,甜甜的滋味在心底,美丽至极。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