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展会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新东方周雷:07考研人数凸现考生理性选择
Eedu.org.cn 作者:周雷    考试来源:新东方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4
 

  经过漫长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环节,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日前终于顺利结束。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23746.htm):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名考试,比2006年的127万略有增长。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71.4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55.7%。

  作为国内考试规模仅次于高考的综合性升学考试,考研考试一直牵动着上百万人的心。那么从07年的报考环节,我们能够看出什么样的趋势,考研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依笔者之见,目前考研已凸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考研选择逐渐趋于理性。从今年的全国报考总人数来看,与去年同比仅增长约一个百分点,而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从06年的260万增长到320万,增幅在23%左右。由此可见,在经历了几年的爆炸性增长之后,随着本科生毕业期望值日益理性和硕士生就业前景的不明朗,考研不再是社会就业压力的避风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预期和计划也趋于现实。再对照本科生不断降低的薪金期望值,我们可以说,不仅中国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时期已经到来,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也完成了从“天之骄子”的社会精英向公民社会的合格劳动者的转变。

  2.热门地区与热门学校逐步降温。今年早些时候,某位考研政治名师曾在讲座中揶揄道,一等学生飘洋过海,二等学生北京上海,云云。由此可见,在很多考生,特别是就读于非著名院校和广大中西部地区同学的眼中,考研是改换门庭或者投入繁华都市的捷径。然而现实中对名校和热点地区白热化的竞争已经让很多同学在报考的时候就望而却步,因为北大清华某些专业动辄50:1的录取率已经足够让人咂舌。于是,今年在报考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发生了:历年考生志愿最集中的省份如上海,湖北,报考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湖北,报名人数陡降7000人,降幅逾8%;北方的考研大省山东也有类似情况发生。据淄博新闻网报道,该市考研报名人数在持续7年上涨之后,首次出现回落。而更早时候爆出的报考清华北大的人数减少的消息,更验证了这样的一个趋势:异常激烈的竞争在持续数年后,终于使部分同学打消了陪太子读书的念头,转而寻求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3.读研收费政策的约束效应逐步显现。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把“读研收费”委婉地称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并承诺各试点高校将会出台配套的高额奖学金制度,但“先上后奖”的激励机制的确不如考前就承诺的免费午餐来的直接。 当上研究生成为不仅不挣钱,还要付出高额学费的事情时,这一选择的机会成本陡然上升。从而使部分家境不甚宽裕的同学更加难以下定考研的决心,而对于那些希冀于在象牙塔中躲避社会压力的同学来说,呆在里面的成本增加了,也许会逼迫他们更快地投入社会中去。



 
 
考试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考试:

  • 下一篇考试: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