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展会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考试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27
 


  本学科点在生态学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基础上,于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1年建立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被国家计委批准,筹建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对国内外开放。现已形成了以农业生态学、分子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及动物生态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较为完整的生态学教学与科研体系。自从建立博士学位点后十余年来,取得了较高水准的成果,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每年有诸多有志于生态学研究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此,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实验室参观访问,或应邀从事研究与讲学,本学科点国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本学科点面对的是占国土面积52.5%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青藏高原。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了这里永恒的主题。分析世界同类地区的发展经验不难发现:美、加、澳等国依靠广大的土地面积实行轮作、休闲、用养结合等可持续利用技术;以色列依靠富裕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进行高度集约化生产,高投入高产出。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由于人口压力大,可耕地面积有限,且生态环境脆弱,致使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我们不具备发达国家所拥有的良好条件,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为发展中国家树立典范。

  在生态学上,生态环境改善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都可归结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问题。探讨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何合理地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庹潜狙Э频阋磺醒芯抗ぷ鞯暮诵挠肽勘辍?BR>
  农业生态学方向针对我国半干旱区旱地农业生产力长期低而不稳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当地条件解决水分亏缺的有效方法-集水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把传统旱地农业的被动防旱策略转变成了积蓄雨水主动抗旱的策略,同现代农艺措施相结合,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近来又提出了集水型生态农业的学术思路, 为西部大开发中区域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这些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以及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在分子生态学方面,主要研究西北独特的植物抗逆资源,包括其抗逆机理和有效利用价值等,以使这些独特的遗传资源发挥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见到实效,利用有关遗传资源培育出了3个耐盐和抗条锈病的作物品系,在抗旱机制等方面也有明显的进展。在草地生态与恢复生态学方面,主要聚焦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及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在草地和荒漠本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方面作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有关专家和当地政府及农牧民的高度称赞。在动物生态学研究方面,着眼于西北特有的自然环境,结合全球变化和人类干扰下的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揭示不同环境选择压力下动物种群的生活史对策、生态遗传学机制,以及虫鼠害在退化草场中的发生规律和机制,为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基础。这些研究方向虽各有侧重,但都交汇于寒、旱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生产力形成机制与生态环境改善关系等方面,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学术与应用价值。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本学科点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互为依托,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设备和条件,野外实验基地、配套设施齐全;时下又幸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疑将是本学科更快发展的良好契机;我们所处的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高寒草甸等生境条件为本学科点所在地区所独具,是天然的生态学实验场,再加上已经具有的雄厚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对西部的深入认识和了解,我们对本学科的发展充满希望,在西部大开发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考试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考试:

  • 下一篇考试: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