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维生素 让我欢喜让我忧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三九健康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30 16:35: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缺钙——是不是维生素D在作怪

  一般认为,只有钙与磷酸盐的血浆浓度适宜时,才呈现骨形成的正常速率。维生素D缺乏时人体吸收钙、磷能力下降,钙、磷不能在骨组织内沉积,成骨作用受阻。在婴儿和儿童,上述情况可使新形成的骨组织和软骨基质不能进行矿化,从而引起骨生长障碍,即所谓佝偻病。钙化不良的一个后果是佝偻病患者的骨骼异常疏松,而且由于支撑重力负荷和紧张而产生该病的特征性畸形。

  在成人,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软化病或成人佝偻病,最多见于钙的需要量增大时,如妊娠期或哺乳期。该病特点是骨质密度普遍降低。另外,白领女性中维生素D缺乏有增加趋势。专家分析认为,这与现今女性追求美白、瘦身的风气有关。过分美白,特别是极少接触阳光者会导致皮肤合成不足;而追求瘦身,过分素食导致膳食供给亦显不足,从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

  预防用量:成人1日400~800单位;儿童1日500~1000单位。

  倦怠、疲劳——是否用点维生素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瘀血点,瘀血点融合形成瘀斑。轻度缺乏维生素C的患者常表现为倦怠、疲劳、牙龈出血、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此外,维生素C还可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血管弹性,刺激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长;具有中和毒素,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的解毒功能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有抗组织胺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新近的研究还表明,维生素C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作用,如让胆固醇值下降;防止女性卵巢过早老化,维持正常排卵;缓解精神压力等,因而白领阶层女性更应适当补充维生素C。

  头痛、失眠——别忘了维生素

  维生素B1是人体能量代谢,特别是糖代谢所必需的,故人体对硫胺的需要量通常与摄取的热量有关。当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最大。维生素B1还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当维生素B1缺乏时,按其程度,依次可出现下列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干性脚气病)、心血管系统反应(湿性脚气病)、Wernicke(韦尼克氏)脑病及Korsakoff综合征(多神经炎性精神病)。

  正常人群中,轻度缺乏维生素B1者十分普遍,但容易被忽略。缺乏者首先出现的症状是体弱及疲倦,然后出现头痛、失眠、眩晕、食欲不佳等症状。个别的还会出现浮肿,血压下降和体温降低等体征。

  口角干裂、口腔溃疡——维生素B2有奇效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核黄素在一般食物中含量都很少,因此人群中缺乏B2的发生率很高。同时核黄素缺乏常与其他维生素缺乏并存,很多症状也并非核黄素缺乏所特有,因此诊断较难。临床上诊断多采用先服用后确诊的方式。

  核黄素缺乏一般表现为疲劳,工作能力下降,伤口不宜愈合等。特征表现主要是口腔溃疡、口角干裂、唇粘膜脱屑、色素沉着;睑缘炎症,眼睛充血、畏光、流泪等;舌肿胀、舌触痛;皮脂增多,轻度红斑等。

  新近的研究还表明,核黄素与人的性生活质量有关,当人体缺少核黄素,尤其是严重缺乏时,人体腔道的粘膜层就会出现问题,引起粘膜病变,造成粘膜细胞的代谢失调。对于女性生殖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则更为严重,典型的症状有阴道壁干燥、阴道粘膜充血、溃破等,往往会直接影响性欲,造成性欲减退、性冷淡。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英文vitamin(生命胺),音译为维他命,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类有机营养素。

  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始于3000多年前。当时古埃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虽然他们并不清楚食物中什么物质起了医疗作用,这是人类对维生素最朦胧的认识。

  1912年,波兰科学家丰克(Funk),经过千百次的试验,终于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这种物质被丰克称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简称Vitamin(维他命),也称维生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将维生素按A、B、C……排列起来,一直到到L、P、U等共有几十种之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又发现维生素B是一个复体,遂又逐级细分。在这期间化学和生理学突飞猛进,科学家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维生述的状态,而将许多维生素冠以化学名称,如维生素B1称之为硫胺素,维生素B5称之为烟酸等。

  误区

  饭前饭后吃维生素都行

  在人们心目中,维生素类药物都是“补品”,是蔬菜、水果的“代用品”,副作用少、安全性大。因此,不少人吃维生素类药物犹如吃蔬菜、水果,非常随便,有时饭前吃,有时饭后服,没有规律。

  其实,服用维生素类药和用其他药一样,也有一定的规定、要求和注意事项,那就是饭后服。因维生素类药口服后主要由小肠吸收,若在饭前服用,因胃肠道没有食物,空腹服时药物被迅速吸收入血,致使维生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增高,尚未被人体利用之前即经过肾脏通过尿道排出体外,使药效明显降低。

  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空腹服利用率减少,而饭后服吸收率稳定,吸收率随给药量上升而直线上升。这是由于进食后使胃内容物排出速度减慢,使药物被缓慢运送到小肠上部,避免了吸收机制中的饱和现象。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