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骨量“健康银行”年轻时需多存储 |
作者:李颖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1 15:07: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国内地脊椎、髋部骨折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以北京地区为例,50岁以上女性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这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徐苓教授在中华医学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版》发布会上提供的最新数据。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却十分隐蔽的疾病,患者对于‘静悄悄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意识淡薄,常常发生了脆性骨折后才如梦方醒,而防治骨质疏松的根本目标就是预防骨折。”徐苓指出,“新版指南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通过‘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发现那些没有骨折却存在骨折高风险的目标人群,从‘下医治已病’进步到‘上医治未病’”。 “预防骨质疏松,必须从良好的生活方式抓起,从青壮年时期抓起,从而获得更大峰值的骨量。”徐苓表示,“可以把骨量比作个人的‘健康银行’,年轻时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存储骨量,当骨量因为年龄原因而变化的时候就可以有充足的资本供给所需。除了多晒太阳、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虾皮、海带、芝麻酱等外,还要坚持户外锻炼、戒烟戒酒。”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轻时达到的峰值骨量有关,这个峰值大约出现在30—40岁之间。如果知道峰值骨量,以后每1—2年测一次,以供专科医生对患骨质疏松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徐苓认为,骨质疏松发生后光靠“开源”是不够的,还要“节流”,因此通常还需要加用一些抑制骨骼破坏和吸收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等,保证防治的最终目的“预防骨折发生”得以实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