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热爱大自然的N种方式
作者:李宁  文章来源:城市快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17 15:09:3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热爱大自然的N种方式(图)

热爱大自然的N种方式(图)


  如果说飞舞的蝴蝶、在花丛中忙碌的蜜蜂、暗夜中的萤火虫能吸引女孩子驻足观看的话,那么,蟑螂、蜈蚣、毒蛇等,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引发女孩子的尖叫。

  但是,爱旅游、爱看展览也爱逛街的琴心三叠(网名,以下简称“三叠”)是个例外,在她眼中,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都能让她驻足良久。当过度开发使得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越来越少时,她在城市、郊区、人迹罕至的自然保护区,用影像记录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

  奔走于各大自然保护区

  小时候,三叠的家在城乡接合部。当她还是个小女孩时,就对各类昆虫怀有浓厚的兴趣。她喜欢把蝗虫、蝴蝶、蝉等抓在手里观察,那时“能认识见过的所有动植物”是三叠的愿望。

  怀着这样的愿望,三叠大学时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读研究生时选了昆虫生理生态方向。如今,即便从事着和动物、昆虫无关的工作,三叠对它们的感情也并未削弱。

  “有点儿像职业病,我一般看到任何动物都会停下来看。”红耳鹎会吸引她的目光,绿化带的花儿招来的蝴蝶让她兴奋,甚至榄仁的大叶子被虫啃过的痕迹、木棉树干上突起的刺也常使她驻足,去寻找制造那些痕迹的小虫子。闲暇时间,三叠会带着相机在城市、郊区寻找各种动物的身影,有了长假,则快乐地奔赴自然保护区。

  如今,她已多次去过浙江的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福建宁德的支提山、上海崇明岛等地,其中很多地方,是她毕业后自费前往的。

  2007年12月,三叠首次踏入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山脚下,一条植被丰茂的小路通向山上,两旁水流清澈干净。忍着严寒,走过半山腰的管理站后,三叠才看到了太阳。同时,一片由长满青苔的古树组成的地带展现在了三叠眼前,就像童话里的迷幻森林。人少、静寂、空气好、天格外蓝,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中,三叠一下子愉悦起来。每次离开城市,进入自然保护区,三叠都能感受到那种“很难说出的沉静的开心”。

  用影像记录、保护野生动物

  一个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民间组织曾提出过用影像保护自然的理念,三叠非常赞同。所以,自然保护区的景色并未使三叠忘记她的初衷观察并用相机记录。如今,她已保存有50多G的图片资料,而她拍摄的主角,大多是她喜欢的昆虫。

  拍摄并不容易。2008年5月,三叠在天目山上挂起了白布,晚上灯光一亮,各类蛾、甲虫、蜉蝣等趋光昆虫铺天盖地飞来,三叠要在短时间内抢拍下昆虫飞行的轨迹。在远离灯光的地方,三叠看到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光,她知道是雌性萤火虫在求偶。三叠用灯光照射萤火虫,同时用石头做支架才拍到了那个场景。虽然图像不是很清晰,但三叠说“能拍到就非常开心了”。

  有的时候,拍摄的难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危险也会袭来:“有一种耶屁步甲(昆虫名),你若是碰到它,它会喷出高温腐蚀性液体把手指灼伤。有时在保护区的小灌木上或者草丛里还会有蛇,开始我有点害怕,忍着恐惧隔远点拍。”

  三叠善于发现任何动物的可爱之处,包括让她恐惧的蛇。她慢慢发现毒蛇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型”。曾经有一次,她隔了10厘米的距离拍摄一条正在晒太阳的竹叶青蛇。再到后来,遇到野生的蛇她反而会很开心,因为“平日里很难看到”。

  还有些场景,则可遇而不可求。有一次,她有幸遇到一只蝉在羽化,为了拍下那些转变的瞬间,她全神贯注地举着相机观察着,拍完后,才发现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还有一次,她在朽木里发现了一只个头很大的少棘蜈蚣,紧紧抱着它的一堆卵。“蜈蚣、蜘蛛等都有护卵行为,产卵之后会一直在旁边看护,有的甚至卵已经变成了幼体还不忍心走,怕后代受到伤害。”说起这些,三叠总是饱含感情。

  以有亲和力的方式爱昆虫

  制作标本,是记录野生动植物的另一种方式。求学期间,出于课题和实验需要,三叠做过植物和昆虫标本,如今家里也藏有数量众多的标本。

  “相对来说,做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用的工具都比较简单,制作植物标本主要是吸水纸、白胶、卡纸、针线,制作昆虫标本需要泡沫板、昆虫针等。一般科研用标本会做得比较粗糙,自己收藏则会更用心一些,讲究美观。”制作标本的各类方法,三叠早已熟记于心,但却不愿意多说。出于“爱花的人不摘花”的心理,三叠并不鼓励人们制作标本。

  还有些时候,在野外发现未知种类的昆虫幼虫后,三叠会把它们带回家。她曾经养过蝴蝶的幼虫、不知名的甲虫幼虫、金龟幼虫、竹节虫等,最多的时候养了十来种。由此,她发现诸如“蝴蝶幼虫食性很专一,带回来时要把它的寄主多带回来一些”等新经验。摄影和做标本之外,养昆虫幼虫成为了三叠观察记录昆虫的又一种方式。

  “我现在做的这些都是业余爱好。不过这种感觉挺好的,人都喜欢不务正业嘛!”在以后的日子里,三叠将继续以她“不务正业”的热情拍摄并把图片分类做成明信片、多写点和昆虫有关的文字,用能想到的一切有亲和力的方式去传播爱昆虫、爱自然的理念。

  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李宁

  图片由三叠提供

  五问达人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去自然保护区,能找到乐趣吗?

  三叠:自然保护区一般都人少,没怎么开发,如果对动植物没兴趣的人过去,可能会觉得挺没意思的。

  快报:遇到有人伤害野生动物,你会劝阻吗?

  三叠:我和朋友在猫儿山的时候,看到当地的一位老伯抓了一大袋子蛙,他还拿了只变色树蛙给我们看,说那个特别好吃。唉,那只树蛙真的很可爱。后来我们花钱买下来了,把它放了。我还和它握了一下手,它的小手黏黏的、滑滑的,让人觉得特别可爱。

  快报:在你看来,有什么野生动物是不可爱的吗?

  三叠:都挺可爱吧,只能说有的稍微长得丑了点。比如全身灰灰暗暗的蝽、枯叶蛾幼虫,我就觉得颜色不好看。其实很多都各有各的美丽。

  快报:你最想拍到什么样的照片?

  三叠:我最想拍的是有故事的照片,比如蜈蚣护卵、蝉和蜻蜓羽化什么的。我很佩服《海豚湾》的导演,可以让影像具有那么大的感染力,让很多人关注对海豚的保护。

  快报:如果你有机会拍一部片,你想传达什么?

  三叠:热爱尊重其他生命,关注它们的生存状态,自发地去保护它们而不是去伤害它们。以前也有人说想保护,但觉得不知道怎么做,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的力量很渺小。其实做很多很小的事情就可以了,比如不吃野生动物,多参加放生活动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