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权威专家:亚健康提法易让人忽视健康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28 13:27:0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青年危机意识少最易“翻船” 现在慢性病低龄化明显,18-45岁之间的人,健康问题明显增多。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无暇顾及健康,体质不断减弱,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换来了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陷入前半生奋斗、后半生看病的尴尬境地。 胡大一教授说,他现在一个月看病人的数量是30年前一年的数量,那时一年最多有50个心肌梗死患者,大部分年龄在65岁以上,很少有25-35岁的年轻人。现在,他负责的病房里至少每4个心肌梗死患者中有一个年龄不到45岁。北京1984-1999年期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增加了50%,其中35-44岁男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增加111%。这种病在年轻人中最容易突然发生,且没有预兆,不像七八十岁的人心绞痛时会有信号出现。 胡大一教授建议用“亚临床”取代“亚健康”,这会对健康出现问题、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的人群起到警示作用。很多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带病生存却丝毫没有危机意识,还觉得自己身体挺棒,熬夜挺得住、长期加班不休息,甚至不体检不运动,而经常“翻船”的就是这些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研究员、卫生部组织的“相约健康社区行”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医疗和预防都能延长寿命,但健康教育延长的是健康寿命,延长的是健康人;医疗可以延长寿命,但延长的是病人或残疾人,其生活质量不高,自己受罪,家人跟着受累。 找出“亚临床”蛛丝马迹 胡大一教授说,一些关心健康的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亚健康”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描述的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而商家推销的保健品恰恰能够“包治”这些症状。结果是,营养品吃了不少,钱也花了不少,疾病却越来越多。 慢性病的源头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有5大明显因素:一是吸烟包括二手烟;二是不运动,进门就找电梯,出门就打车;三是饮食不健康,30%的高血压是吃盐过多引起的;四是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五是含糖饮料过多,一听可乐相当于二两馒头,高热量导致了肥胖、糖尿病。除了要控制这些因素,警惕“亚临床”信号非常重要,“亚临床”就是已经存在疾病但还没有出现症状。任何一种疾病都有病因,病因有时明显有时隐匿。如何预防疾病,在“亚临床”状态就找出蛛丝马迹? 洪昭光说,二十一世纪健康新观念是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60岁一天没有病,健健康康地退休,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照顾全社会。我们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很远,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年轻化,全国高血压患者2.3亿、高血脂患者2亿、糖尿病人9240万,还有1.5亿人血糖升高。国家无论增加多少投入都是杯水车薪,所以现在病人越来越多,唯一的出路就是预防为主。 像动脉硬化、脑中风、心肌梗死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发作过程,起源在童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在这个缓慢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很好地预防。比如,心肌梗死是从18岁之前启动,青少年时期由于不健康饮食,垃圾脂肪只是沉淀在血管,并不影响血管的狭窄。35-45岁是疾病快速发展期,这时的血管会逐渐变狭窄,如果再大量吸烟、熬夜,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会更窄,导致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肥胖、精神紧张、不爱运动、吃蔬菜和水果少、酗酒,如果能控制这9个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病人会明显减少。值得注意的是,男性30-40岁、女性40-50岁是最危险的时期,因为男性的动脉硬化比女性平均早10年左右。 胡大一教授说,希望未来社区医生可以进到患者家庭,用一滴尿液、一滴指血、一些汗液,3到5分钟,就可以看到疾病迹象、预测未来的风险。比如侯耀文,如果能提前半年甚至3个月发现疾病现象,把烟戒了、吃上他汀类药物、不熬夜,有可能就不会心肌梗死。 延伸阅读 糖尿病5年后 警惕糖尿病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孙琳 在10月21日—22日举行的国际血管联盟亚洲大会上,《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专家共识》公布,这是国内首个指导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规范化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谷涌泉说,目前我国糖尿病人近1亿,糖尿病发病5-8年后就会陆续出现并发症,血管病变是形成并发症的基础。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者占90.8%,其中需要外科干预治疗的重度血管病变占43.3%,糖尿病足是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之一。意大利一个科研小组对1107例糖尿病性下肢缺血者进行为期8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患者最终的结局是:溃疡、截肢和死亡。 很多糖尿病人发现足部疾病时,往往病情已经很严重,有的人甚至整个大腿都发黑坏死。糖尿病足早期,还是有些信号可以让人警惕: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发凉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以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时疼痛难忍,甚至休息时也疼痛;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 在糖尿病足治疗方面,除了手术、介入治疗,干细胞技术也得到推广,一旦出现糖尿病足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自体干细胞移植,可对下肢缺血进行治疗,从根本上解决肢体的缺血状态。谷涌泉表示,目前各国对干细胞移植的伦理道德问题和安全性问题均存在很大争议,此次共识所涉及的是自体干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是通过体外局部注入自体干细胞,让其分化促进缺血部位生成新生血管,进而改善肢体缺血症状的一种新型疗法,目前我国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临床有效率达80%以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