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饭桌上亲人欢聚叙旧互拜年送盆绿色植物 |
作者:王婧 文章来源: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7 20:59: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大年初四的早晨,回到家乡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小城芜湖过年的我,借着一家团聚的机会,和从广州、浙江回家过年的表姐、表哥请家中长辈来到美食街上的耿福兴吃早茶,这里的小笼汤包曾是我们儿时为之激动不已的美食,长辈们每年春节都会带我们来吃。记忆中的小笼汤包,制作工艺可谓一绝,细细的筷子戳破汤包皮,吸完里面丰腴鲜美的肉汤汁后,盘子中就剩下了一层透明得若有若无的皮,用筷子挑起送进口中即融化。然而如今,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虽犹在,汤包却变得平凡无比,厚厚的皮裹着一团平淡的肉馅,说不上多难吃,却再也称不上好吃。店内年轻的师傅们面对我们失望的眼光茫然地笑。放眼整条美食街,川菜馆、粤菜馆、湘菜馆遍地开花,家乡人在品尝着五湖四海美食的同时,一些传统的乡土工艺也渐渐淡去。家乡在变化,然而,面对眼前爸妈满足的笑脸,我恍然悟到,随着时光流逝,这个城市失去了一些东西,也融入了一些东西,春节的模样不断变化,然而,只要有家在,年,就永远是年。 年饭:手工少了,亲情不减 芜湖这座江边小城,和中国大多数的城市一样,也是“候鸟”来往之地,如今随意寻访这里的一户人家,已很难得找到几代都留守于此的例子。90多岁的潘老伯和秦阿婆,也即我的外公外婆,在这座幽静的鱼米之乡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然而他们的儿女、孙子孙女和重孙女,却都分散在了五湖四海,略数一下就包括了中国的6个省市。这一大家子要齐聚一堂,除了过年之外,一年之中再难得有第二个时刻。一顿年饭,是维系亲情的最强有力的纽带。然而,年饭的吃法,一代和一代之间却悄然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春节吃春卷是江南的一个传统习俗,里面通常包含了大量春天新鲜的蔬菜,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记得小时候,外婆、舅妈、妈妈,都是做春卷的好手,包春卷的过程,也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程,近两年,家中添丁进口,不仅是外婆年事已高,连爸爸妈妈一辈也已经退休,已很难得再有人能够一手操持起一桌二三十人吃的年饭,于是,大家又把年饭的阵地从家中转到了酒店,已不在乎过年在吃什么,而是全家人聚到一起,彼此举着酒杯说着祝福语,就感到心中很满足了。这几年,年年订的年饭五花八门,包含了全国各地的菜系,儿时的传统年已不复拾起,但更多的新鲜东西也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从家家户户自给自足的“纯手工”年饭到饭店各地师傅烧出的年饭,很难说,应该把这称之为失去还是融汇,但只要一家人还坐在一起,这个年的意味就不会减少。 拜年:方式变了,情意依旧 芜湖人十分看重拜年,特别是家中的晚辈,在春节期间一定要给长辈拜年。初一开始拜年,一般至初五结束,最晚可至十五。 之前,年三十的晚上,看完春节晚会的外婆总是精力不减,煮上一大锅茶叶蛋,因为从年初一开始,就有许许多多的晚辈登门拜年了,按照民俗,图吉利之意,主人要奉上双数茶叶蛋称为“拿元宝”,来客一般不吃,回称“元宝存着”。而一个年过后,外婆家的阳台外也挂满了腊肠、咸鸡、咸鸭,多得可以吃上一整年,不仅是我家,放眼看去,家家户户春节时的阳台上都会飘荡着风干了的咸货。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盆盆春意盎然的绿色植物,娇艳的兰花、清香的佛手、葱郁的滴水观音……大多人家在走亲访友时,都会捎上一盆传递春的讯息的植物,花鸟市场从大年初一开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直到正月十五之后还是人声鼎沸。 家电商场在春节里也格外热闹,晚辈孝敬长辈已不再局限于衣食,在上海工作的金小姐,春节给爸妈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配上了麦克风和摄像头,“我每天工作很忙,往往晚上回到家,爸妈已经快休息了,这样,在他们上床时,也可以对着电脑看看我的样子,听听我的声音,我们的距离便缩短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