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动调节——拒绝“节后综合症” |
作者:赵强 文章来源:燕赵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30 3:07:3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一想到上班,就产生厌恶或恐惧感;一进单位就头昏脑胀,做什么都心不在焉……转眼春节长假过去,很多上班族开始出现“节后综合征”。对此,心理专家认为这是一种身心亚健康的状态,需要我们做一些主动调整。 节后出现心理咨询“高潮” 据河北医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幼东介绍,每年春节长假过后,心理科门诊都会迎来一个就诊小高潮。一些上班族总有这些体会:在节后的两三天内,上班的工作效率很低,久久不能进入状态,心情烦躁、精力难以集中、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甚至身心乏力,并有头疼、疲劳、胃口不佳、失眠、瞌睡等种种不适。还有的人一想到上班就恐惧,有的甚至到医院开“假条”请病假拒绝上班。 缘起生物钟紊乱 “节后出现上班恐惧症的情况很正常,白领们难得有了这么长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往往会安排许多事情,心思也就野了,同时消耗大量精力。”李幼东说,春节期间人体生物钟被打乱,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入正常生活状态时,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因而产生种种症状。 不愿意上班的人多数是因为精神不好,长假期间喝酒多、熬夜多、出游多,都会让即将上班的白领们感觉很累,再加上对上班存在抵触心理,浑身酸疼、头晕脑胀的感觉也很快冒出来。 抓紧时间“收心” “对付节后上班恐惧症要抓紧时间"收心",从生活到作息都要调整,将心态调整回工作上去。”李幼东认为,节日期间,各种亲友聚会,应酬会面,会提高我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所以,上班前一天应“静下来”,避免高强度应酬,在家休息,吃些清淡的饮食,新鲜的水果,听些轻音乐,晚上早睡。 饮食调整身体状态 节日期间都是大鱼大肉,导致肠胃负担过重,容易让人精神不振。因此上班前三天可以只吃素,也可以大量喝白开水,多吃粗纤维和绿色蔬菜,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胃肠道恢复健康。 现在立春已过,这个时节中医讲究在饮食上“增甘健脾少酸护肝”,宜吃一些有助阳气升发的应景蔬菜,如:葱、蒜、韭菜、香菜;而一些因喝多了啤酒等冷饮,湿重困阻脾胃、没胃口的人则应适当吃些能化湿的食物。 另外,也可以进行运动量相对大的运动,比如快跑、游泳,可以帮助身体消耗一些能量,重新获得体力和精力。 老人要多参加聚会 面对刚团聚几天又要分开,对于老年人来说,同样也是不小的“打击”,这也属于“节后综合征”的一种。为此,李幼东提醒,老年人应在儿女们上班前尽快调整到平日的作息时间,饮食以清淡、规律为主。如果入睡困难,可适当服用一些帮助睡眠的药物。恢复因节日中断的户外活动,把平日里的个人爱好重拾起来。另外要注意调整心态,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和平日里的老伙伴聚一聚、聊一聊。 儿女们也应该注意利用闲暇时间常去看望父母,多些电话问候,避免老人在节后产生孤独、失落的情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