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外的农夫市集面面观 |
作者:尔雅 文章来源:劳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26 3:36:2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近来,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了“农夫市集”,有人谓之为“都市白领的餐桌救赎”,有人不看好,说这是一场“行为艺术”。“FarmersMarket”其实就是“GreenMarket”,农消对接这种模式,省去了中间商的环节,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和种植中的“纯天然”。消费者可以早晨起来,打起精神,拎着菜篮子,到附近的绿色市场去。和农夫农妇轻松地聊天,买带着晨露的黄瓜蕃茄。 农夫市集看上去很“时新”,甚至可以称作“先锋”、“小众”,其实,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从纽约到旧金山,在蔚蓝海岸尼斯,去安大略湖边,农夫市集随处可见。这些市场,带给人们日常的美味和安心,这些市集也成为休闲观光的一部分。有些市集还是学生和青年艺术家爱逛的地方。市集各有各的精彩。Boqueria巴塞罗那波盖利亚市集,有“欧洲菜篮子”的美誉。这里古老而地道,但是也很西班牙,市井而活泼热烈。譬如,买火腿讨价还价会遭白眼。这里终日人声鼎沸,香味扑鼻,蔬菜、奶酪、海鲜和鱼类、香肠和火腿,五颜六色的食品刺激着你的胃。“在Boqueria,人们聚在一起饕餮、购物、闲聊…… 做西班牙人常做的事美好生活和享受社交”,一位英国游客留下了这样的体会。市集里大都是经营比较久的家族生意,因而对设摊者来说:这就是生活,“日复一日,当Boqueria开门了,生活在继续。”旧金山渡轮大厦市集,曾带给很多游人一个温柔而迷人的清晨。晨曦中可见的古老的钟楼,那就是渡轮大厦,大厦门前就是农夫市场。在临时搭起的帐篷底下,当地的农夫们售卖新鲜的蔬菜、水果、鲜花和各种其他制品。有一人独行,有全家出动,拎着布袋、竹篮,或推着小车,悠然而随性。尼斯的鲜花菜市又是另一番景象。这个市集位于尼斯老城,名字为MarchéAuxFleurs,虽然名为花市,其实也卖大量的时令蔬菜、水果、奶酪和腊肠,以及传统美食,例如Socca,一种以鹰嘴豆粉。食物像鲜花一样可爱,鲜花为美食助兴。在纽约一年到头都有绿色市集。从197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总数有上百个之多。其中,最大最知名的市集位于曼哈顿联合广场。事实上,在美国,政府通过法案,对各州农业部门拨发专款,用以促进农消对接体系的建立。到最近几年,美国农夫市集的数量已经超过5000个。农夫市场很受一般民众欢迎,连大人物也难抵诱惑。2009年,白宫附近开了一家农夫市场,曾吸引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前去光顾。 农夫市集并不是任何农夫都可以加入的。很多管理者规定只有家距市场一定距离以内的摊商才被允许进入市场,这是为了减少运输时间,确保农产品新鲜。很多时候,这里的产品不如超市便宜,但更新鲜更本地化。然而,支持农夫市集的内在动力是“信任”。有时,一个微笑或者一个笑话,农夫们会多放几个水果在你的袋子里,赶集要的就是这种好心情,而没有相互的信任又哪里会有好心情。若没有信任,所谓餐桌自救很可能只是“行为艺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