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研究小组称弄清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
作者:蓝建中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9 7:07:1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揭开

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和大阪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4日宣布,他们首次弄清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他们确认,一些肥胖者的肝脏会与肠内的细菌发生过敏反应,从而导致肝部发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肥胖引起。它是指患者无饮酒史,但病理学上和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相似的病理状态,比如也有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炎症,有时也有“酒精”玻璃样变性和肝纤维化等。

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实验鼠肥胖后,脂肪细胞大量分泌的肥胖基因编码产物Leptin会发挥作用,促使肝脏对肠内细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发生过敏反应,从而导致肝部疾病。

横滨市立大学教授中岛淳说:“如同花粉症患者一样,肥胖者会对细菌发生过敏反应,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诊疗方法。”相关论文已经刊登在美国《细胞·代谢》杂志网络版上。(记者蓝建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