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支招夏季暴雨天气如何防病防疫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宁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30 2:40:2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进入三伏后,全国普遍高温和高强度降雨。大暴雨不仅会造成灾害,更会带来微生物和病毒,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患。昨日,记者走访医院和疾控部门,发现连日来南宁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不少市民纷纷被“放倒”,感冒发烧的患者又多起来了。疾控专家提醒,遭遇水灾或内涝地区的市民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行走安全,不要光脚蹚水,以免踩到水底尖锐器,引起感染。 防病 天气变化大“放倒”不少市民 昨日上午,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挤满了家长和患儿。苏女士说,这几天天气变化太大,全家人都吃不消,“这不,1岁半的女儿发高烧,婆婆感冒了,老公也开始咳嗽”,苏女士不得不请假,全家“组团”来看病。记者看到,苏女士的女儿没精打采地趴在她怀里,鼻涕一直流着。苏女士说,前几天一下雨,白天闷热,晚上天气变凉,女儿玩得太疯,满头大汗的,一吹空调就挨感冒,结果第二天体温直线上升,在家里物理降温无效后赶紧带来医院。 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值班护士手中的活几乎都没停下来,一名护士忙里抽空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来,儿科病房几乎都处于满员状态,门诊人数也是有增无减。该科室收治的患儿主要是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同样人满为患。该院儿科主任颜云盈介绍,前段时间是手足口病的患儿居多,这个月以来则是高烧的患儿占了大多数。“三伏天”温度高、闷热,人的散热功能变差。这周以来,受台风影响,南宁下起了暴雨,早晚温差大,市民会感觉凉爽。在这样忽冷忽热的天气里,当孩子从高温的环境进入低温状态,就会导致身体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出现异常。 专家提醒,当前天气多变,儿童免疫力低,易受病菌的侵袭,发病的几率高。因此,家长应注意儿童饮食,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饮食 雨水泡过的食物不要食用 自治区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夏季发生水灾后,气温较高,细菌繁殖加快,苍蝇、蚊子孳生多,密度高,很容易流行传染病。此外,水源污染严重,食物轻易腐败变质,灾区环境卫生条件普遍下降,因此灾区群众抗病能力降低,更易患病。 “注意饮食卫生非常重要。”该负责人提醒,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如被雨水浸泡过的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食品;不吃霉变米面,不吃未洗净的瓜果;尽量不吃生冷食物;如果暂时不能保证新鲜烹调的食物供应,建议可食用合格的袋装食品。 广西食品营养安全与学校卫生所主任医师陈兴乐说,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也不要食用;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也不要食用。此外,所有现场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剩饭剩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 疾控专家还强调,受灾地区的市民特别要注意饮水卫生安全,建议应饮用开水或瓶装水,不要饮用生水或地表水;以防水源水被污染造成的疾病传播。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到附近医疗机构就诊,发现饮水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环境 不在被污染的水中游泳 以往,在内涝或水灾时,有些市民为了图方便会脱掉鞋子赤脚蹚水。对此,疾控专家认为,实际上这样是很不安全的,易割伤脚,造成细菌感染。由于暴雨期间一些居民经常接触到雨水,建议接触雨水后要用清水充分清洗干净,以免引发各种皮肤炎症。 尽量减少或避免接触受到鼠、猪、犬和牛的尿污染的水体,不在这种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下水作业尽量穿长筒胶鞋,保护皮肤不受钩体病侵袭。此外,市民还要注意经常及时地清理居室周边雨水、垃圾,减少蚊虫孳生,同时注意防蚊和灭蝇。 记者从自治区卫生厅获悉,卫生部门未雨绸缪,为了做好抗洪救灾防病卫生应急工作,要求各地加强灾区的疫情监测,做好人员、技术和物质准备,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力求迅速把疫情遏制在萌芽阶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