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低碳饮食调查 四成人吃菜比吃肉多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7 5:35:2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但吃饱而且要吃好成为市民在饮食方面的要求,“低碳饮食”概念也越来越受关注。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昨日发布的《中山市民日常饮食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四成中山市民吃菜比吃肉多,八成多市民喜爱新鲜食材,近六成人选择蒸煮,六成市民饭后主动打包。 饮食结构:三成人素荤持平 据悉,此次调查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山市民的日常饮食习惯,以便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推广文明餐桌,引导市民低碳饮食、享受健康生活。中山调查队在中山城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360位市民在日常生活饮食方面的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健康、环保、低碳的饮食强调清淡,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荤食大肉。有研究表明,吃果蔬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同等分量牛肉的1/9,多吃素少吃肉,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减少碳排放量。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选择吃菜比吃肉多的占42.6%,选择吃肉较多的占24.0%,表示两种食物摄入量基本持平的占33.4%。在肉类的种类选择上,表示日常吃鱼和禽类为主的受访者占44 .2%,表示吃猪、牛、羊肉为主的占28 .6%,而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7.2%。 食材选择:八成多人爱新鲜食材 选择本地出产、新鲜时令的食品,既顺应自然规律,食物新鲜有营养,饮食健康,又符合环保低碳的要求,可减少因远距离运输而增加的碳排放。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新鲜食材比较喜爱,选择新鲜食品的占86.0%,主要选择加工好或冷冻食品的仅占1.1%,持无所谓态度的占12.9%。在对食品的产地要求方面,主要选择本地生产的食品的受访者占45.1%,主要选择外地或进口的占21.1%,持无所谓态度的占33.8%,显示有超过1/3的受访者在购买食品时对产地不甚关心。 烹饪方式:近六成人选择蒸煮 选择简单的、以水或水汽为热源的烹调方式,如凉拌、白灼、清蒸等,减少高温长时间制作的烹调方式,如煎炸、熏烤等,更能保存食物的营养和节约能源,也与健康饮食理念相一致。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这方面的实践度相对较好。选择清蒸或水煮的占59.6%,炒烩的占22.0%,选择油炸或烧烤的仅占3.6%,持无所谓态度的占14.8%。中山人喜欢喝汤,特别是老火汤,受访者中总是或经常喝老火汤的占38.2%,有时喝老火汤的也占26.5%。 就餐方式:七成人每餐很少或从不剩饭菜 减少餐橱垃圾产生,可减少处理这些餐橱垃圾产生的碳排放。调查结果显示,73.1%的受访者“很少”或“从不”剩饭菜,以适量为准占明显优势;选择“有时”的占18.0%,而有8.9%的受访者经常出现每餐吃剩饭菜较多的情况。外出就餐时吃剩的食物,总是或经常打包的占60.6%,有时会打包的占26.1%,很少或从不打包的占13.1%。 [问题] 低碳饮食认知率偏低 据中山调查队综合测算,受访者对各种环保低碳的饮食行为的认知率为48.1%。另外,认知和实践存在差距,部分受访者虽然知道一些饮食方式是环保低碳行为却没有实行。例如能正确认识“外出就餐时使用一次性餐具”是不环保的受访者占54.7%,但外出就餐时很少或从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只占32.0%,两者差距达到22.7个百分点,实践率远低于认知度;能正确认识“市场买菜不带购物袋”是不环保的受访者占52.0%,而到市场买菜经常带购物袋的只有43.2%,意识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差距也较大。 南都制图张许君 [调查数据] 吃菜比吃肉多的占42.6%,选择吃肉较多的占24.0%,表示两种食物摄入量基本持平的占33.4%。 选择清蒸或水煮的占59.6%,炒烩的占22.0%,油炸或烧烤的仅占3.6%,持无所谓态度的占14.8%。 73.1%的受访者“很少”或“从不”吃剩饭菜,以适量为准占明显优势。 [低碳饮食认知率] 认为“外出就餐时吃剩的食物会选择打包”是环保行为,81.6% 认为“外出就餐时使用一次性餐具”是不环保行为,54.7% 认为“市场买菜不带购物袋”是不环保行为,52.0% 其他行为正确认知率不到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