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真假难辨 有机食品遭遇尴尬 |
作者:刘钦伟 文章来源:番禺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19 5:38:4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了民众的神经,也促使政府不断整治。也正因如此,亿万人民要消费,商机无限,时下一些精明的商家也给各种食品贴上“有机”标签。餐饮市场也不例外,有机蔬菜、有机猪肉、土鸡土猪等冠上了健康名号的各种菜品也出现在广州知名饭店、餐厅,就连一些小餐馆也屡见不鲜。 现在的餐饮价格将近翻倍,餐厅老板的解释最多是人工费用高,还有就是食材不一般,有的包下了某某农场,种植专供餐厅的有机蔬菜,有的在某某山上放养家禽,鱼是真正的水库鱼,就连豆腐都是用有机大豆自己磨出来的……这些菜品的价格基本是普通菜式的一倍以上,消费者将信将疑地被“有机”了。 有机蔬菜也叫生态蔬菜,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蔬菜等级金字塔:普通蔬菜-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有机蔬菜被人们称为“纯而又纯”的食品,从基地到生产,从加工到上市,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有机蔬菜从生产到加工的诸多过程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质。在生产和加工有机蔬菜时必须建立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 有机蔬菜与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的区别: 在安全食品的“金字塔”里,有机食品是塔尖的部分。但有机食品难辨真伪,让消费者犯晕。7月1日起,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始全面实施,每一个有机产品都可以溯源查询真伪。与严格的准入机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机食品在市场上“叫好不叫座”,其中以有机蔬菜最为明显,每一个品种都需认证,高昂的认证费用使得符合有机条件的蔬菜,也不敢去要这个“名分”,而滥用和假冒有机标识的事件频频发生,比如有的餐厅将无公害蔬菜或绿色蔬菜当有机蔬菜定价,让消费者如雾里看花,渐渐对有机蔬菜失去信心。 消费者在口感上判断不出有机大米与非有机大米的区别,不过有机菜心好像是比普通菜心的口感要好一些,感觉会甜一点……但是否就能证明它是有机的呢?如果说,在高档的知名餐厅、星级酒店用餐,基于其品牌、诚信,我们也许较愿相信、选择这种有机食材,但一般的小餐馆则可信度不高。毕竟凭餐牌上说是有机菜,是否名副其实,谁也不能保证。 据悉,通过申请的生产基地要在最近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谁来监管?另外,按国际惯例,有机食品标志认证每次的有效许可期限仅一年,期满后需重新审核。但事实上,不少此类食品即使贴上标识,也没标明是哪一年的认证,难以辨别是过期还是在有效认证期内,在餐饮行业,对这些认证的监管难度更大。 此前,“供港食品安全率达到了99.999%”的消息引发热议,公众羡慕与嫉妒之情油然而生。既然有了有机产品的认证规范,所有的食品都应该向有机食品看齐。监管部门应建立食品溯源体系,督促企业改“要我检”为“我要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问题食品流向餐桌,护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有机食品被誉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分析表明,在过去的10年间,在一些国家的市场上,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年递增率超过20%。但是在国内,顾客的购买欲望与价格之间的反差太大,导致有价无市。为了应对这种尴尬,市场上较为成熟的营销模式为“会员制”,即实现“从田间到厨房直接配送”的VIP会员制,看起来不错,却只能在小圈子内传播推广,而要使其走上大众的餐桌,尚需时日。 (刘钦伟) 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有机蔬菜禁止使用禁止使用禁止使用绿色蔬菜限制使用限制使用限制使用无公害蔬菜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不限制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