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支招:空气污染,如何保护肺自净能力 |
作者:李兰陵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25 16:38:5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近日,我国多个城市遭遇雾霾天,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空气污染对人伤害最直接的是肺,我们应如何保护我们的肺? 采访专家: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陆为民 1 肺系统本有自净功能 肺本身有一套很完善的自净体系。肺呼吸时,气流经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最后到达细支气管的末端——肺泡。气体交换就是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的。人的鼻腔、气管中分布着许多上皮纤毛,且覆盖有大量黏液。在上呼吸道,吸进人体的绝大多数粉尘都被黏液吸附,随着纤毛摆动而逐渐到达口鼻部,通过痰和鼻涕排出。 直径在2-10μm的颗粒可通过鼻腔而进入下呼吸道,在那里,许多纤毛有力、协调和有节奏地摆动,将被黏液吸附的颗粒向喉咽方向移动,到达咽部后,或被吞咽,或被咳出。 小于2μm的颗粒会进入肺泡。肺泡中有巨噬细胞,能将粉尘吞噬,成为尘细胞,并被运至细支气管,通过纤毛运动,经呼吸道随痰排出体外。 人体自身的防御体系,足以抵御一般强度的空气污染! 2 肺的防御体系很脆弱 如果持续大量地吸入颗粒物,肺这道防御屏障就会慢慢变得非常脆弱。 届时,可吸入颗粒物会随空气进入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 过多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沉淀,会降低肺吸入氧气的能力,使肺泡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生存能力下降,导致肺排除污染物的能力下降。钟南山院士曾为此担忧不已:“50岁以上的广州人哪怕没有肺部疾病,手术开出的肺都是黑色的。” 颗粒物的沉淀,还会引发炎症—— 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的颗粒物,与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SO2)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粘膜的联合作用,损伤粘膜、纤毛,引起炎症,以及增加气道阻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 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的颗粒物,也会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气管的炎症。长期持续作用,还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最终导致肺心病,还容易出现继发感染。 一位老人40岁时患过肺结核,不久前查出患了肺癌。临床发现,肺部的慢性炎症,是引发肺癌的重要原因!环境如此,应该如何保护肺? 3 养肺须积极主动补水 中医学说:“肺喜润而恶燥”,这是有道理的。 肺泡表面必须是潮湿的,因为氧气要先溶于水,才能穿过肺泡和毛细血管间的交换膜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也必须先溶于水,才能穿过交换膜进入肺泡。 一般情况下,外界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较肺为低。但呼吸道的鼻、咽粘膜有丰富的血流,并有粘液腺分泌粘液,所以吸入的空气在到达气管时,已变得温暖而湿润的了。 因此,养肺最好的一招,是积极补充水分。 首先是主动喝水:最好每天主动喝6-8杯水。其中,晨起一杯水最为重要,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已使不少水分流失,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小支气管内的痰液已变得粘稠不易咳出了,清晨饮水,可缓解呼吸道缺水情况。其次还须从内部调养,给机体足够的水分。 春天来了,很多人感到自己的鼻孔、皮肤干燥,容易上火。 中医讲“脾气旺,津液生”,津液少的原因,多是因为脾气虚,不能化生津液造成的。所以,通过健脾益气,化生津液,可改善“春季干燥症”的症状。 可将山药、甘草、枸杞子、山萸肉、西洋参、麦冬等煲粥或煲汤食用,以缓解上火症状。 有内热的人,养肺关键在于清热化痰解毒,可吃些绿豆、芹菜、苦瓜、芥蓝、白菜、萝卜等来去火。 阴虚的人,养肺可多吃一些银耳、百合、莲子、梨、藕、萝卜、荸荠、山药、豆浆、蜂蜜等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此外,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炸及熏烤之品。 戒烟很关键,烟性属“火”,最易灼伤肺之津液。再则,如果空气湿度过小,造成痰液黏稠或结成干痂不易排出。那样不仅使得贮留的痰液成了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地,而且结成干痂的痰液会固定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使得黏膜顶端的纤毛不能正常运动来排痰,那样就会破坏肺的自我清洁功能。 因此,请重视环境湿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