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别口不择“盐”
作者:季天也  文章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24 10:01:3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盐之有何物

先说说低钠盐吧。它通常用一定量的钾元素或镁元素来代替部分钠元素。普通的食盐都经过精制除杂工艺,氯化钠的纯度都在99%以上。根据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上的标注,每100克食盐中的钠元素含量都在3940克,这正是钠元素在氯化钠中的比重。而低钠盐里的钠含量只有29克上下,比普通盐少了1/4,空出来的那10克左右就用钾元素来调配,保证咸味不损失太多。这样的盐可以帮你“hold住”钠的摄入,所有人都可以正常吃,尤其适合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

钠吃多了容易升高血压,钾则有助于降低血压。就健康人而言,其他食物中的钾加上低钠盐中的钾,可以认为对健康是有利的,而且不用担心钾过量问题。不过,糖尿病患者和心、肾有障碍的人,对钾的代谢能力不太行,如果因为是低钠盐而放心大胆地多吃,也可能导致高血钾,引发心律失常等问题。这类人吃低钠盐要格外谨慎。

接下来登场的,是一类添加了其他矿物质的精制食盐,常见的有铁强化盐、锌强化盐和硒强化盐等。以锌强化盐为例,锌元素主要功能有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等。缺锌就会引起皮肤粗糙、味觉减退、发育受制。对1850岁的中国人来说,锌的每日推荐摄入量(RNI)为男性15毫克,女性11.5毫克,安全上限是男性45毫克,女性37毫克。

1994年老版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94)规定,锌元素在每公斤食盐中的添加量是8001000毫克。如果按每天5克的食盐摄入量,由此吃下的锌元素是45毫克,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三四成。

需要注意的是,锌、铁、硒等微量元素,也是适量才有益。它们对人体生理作用的重要性,与吃相应强化盐的必要性没有必然联系。按理说,如果平时膳食合理,生活规律,啥都不缺,那就不用刻意选购这种盐。无奈之处就在于,人们若不借助医学的检查和指导,很难自我诊断这一点。该不该吃这种盐,没法一概而论。不过,新版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从20131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不再允许向食盐添加除碘之外的营养强化剂,消费者们就不用再纠结选啥了。

 

 

 

碘的好处很单一,就是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金玉良“盐”?

和上面两类盐相比,竹盐近年来逐渐被人们熟知,主要靠的是牙膏而非调味品。其实,它不仅不是新玩意儿,而且在韩国可以算是“民族瑰宝”了。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在《吃的真相》一书中介绍,韩国古时的僧侣把盐装在精心选择的竹筒中,用天然黄土封上,再用特定的松枝做柴火,以10001500℃的高温烘烤,最后得到的固体粉末就是竹盐。这个烘烤过程往往要反复进行,次数越多,品质就越好,价格也越高,以烘烤9次为最多。

历史悠久配合独特的加工方式,似乎给人以“高大上”的感觉。韩国科学家将精制食盐、粗盐和竹盐对比后发现,竹盐中的锰、钙、铁、锌、硫等元素比另外两种盐要高。不过,向食盐中添加这些元素大有更加简单经济的手段,并不是非用煅烧这种费劲的工艺不可。关于竹盐营养保健作用的现代生物医学文献,也只有寥寥数篇。

根据对竹盐的分析,广告中所宣称的那些“竹盐减肥”的理论依据,既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也没有经过任何现代科学方法的验证。它的神奇,只能依靠对于“传统”、“经验”的信念来支持。韩国科学家的研究是想告诉大家,竹盐固然比食盐多了些矿物质,但本质仍是食盐,只不过精制程度稍低,如果当成保健佳品毫无顾忌地吃,照样会出现盐吃太多而带来的健康问题。

 

 

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内的天然湖盐坨

 

 

食盐“碘理”

食盐家族中争议最大的成员是碘盐。平常购买的食盐,包装上都写着碘盐的字样,碘盐是怎么回事呢?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从1995年起,我国全面推行使用碘强化食盐,用以防治碘缺乏症。有说法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人已经不缺碘,继续吃碘盐反而过犹不及。事实如何呢?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纯正的碘常态下是紫黑色结晶,大家如果上小学做过加碘使淀粉液体变蓝的小实验,就会有直观的认识。不过,食盐里所加的是碘离子,没有颜色。

人获取碘的方式也是靠嘴,摄入后3个小时就完全吸收,而且绝大多数都被甲状腺收入囊中。甲状腺的职责是分泌甲状腺激素,其作用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部发育。碘的生理意义就在于参与这种激素的合成。缺碘,甲状腺功能就会紊乱,最典型的就是人们熟知的“大脖子病”。如果成年之前缺碘,还会影响发育,智力和身高都会出现异常。

对于1850岁的正常成年人,碘的每日推荐摄入量是150微克(1毫克=1000微克)。我国20123月实施的新版《食用盐碘含量》国家标准,对碘的限量是每千克食盐2030毫克。如果按每天吃5克盐计算,人体每天从盐里获得的碘就是100150微克,再加上从水和其他食物中获得的量,差不多就够甲状腺用了。

其实,每天150微克的推荐摄入量还不是过犹不及的界线。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每天1000微克才是碘的最大可耐受摄入量,大部分人都很难达到这个水平。世卫组织表示,尽管多数研究指出,碘过量会增加高碘性甲状腺肿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但总体而言,补碘的利远大于碘过量带来的弊。因此,往食盐里加碘仍然是当前防控碘缺乏病的主流手段。

早期的含碘盐是在食盐中掺入碘化钾。不过,碘化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保存时得特别注意防止流失,使用时要避免高温,炒菜、做汤要在出锅时再放盐。由于碘化钾易氧化、价格较贵,我国目前食盐改加碘酸钾。它在自然条件下存放,无论存放时间、方式、温度及湿度如何,碘含量基本稳定,炒菜时不必强调在出锅前或食用时才加盐,但为防止被还原,还是要注意以密封保存为好。

当然,不宜吃碘盐的人群还是有的,因为担心过量。首先,人们的碘摄入量跟当地水源中的碘含量关系很大。对于高水碘地区,当地人只要正常喝水几乎就足够了,如果再长期吃碘盐,肯定免不了过量。纵观全国,高水碘地区所占的比例很小,零零碎碎地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和天津7个省、直辖市内的236个下辖行政单位。其次,就是患有甲亢、甲状腺炎等相关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需要听医生的建议不吃或者少吃碘盐。

这些林林总总的盐,过量和不足都会引起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但这并不是盐或者食物本身的错,而在于人脑子里的饮食习惯跟身体喜欢的饮食习惯不一致。只要你愿意约束自己,让大脑所喜欢的逐渐向身体所喜欢的靠拢,食物就不会和你的身体过不去。

 

微观世界中的氯化钠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