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报收每桶98.03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国进口原油将达1.6亿吨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仅次于美国、日本 ——交通占石油总消费的比例在55%~60%之间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物超过一半来自机动车尾气 这一连串令人眼热的数字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却是冷酷的现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 N D P )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柯祺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中国的能源、资源无法支撑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方式!” 要么生产更多石油,要么节约更多石油。这就是中国面临的现实而艰难的选择。 大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选择。但要让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畅行中国的大街小巷,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可持续交通重要解决之道 世界正步入一个高油价时代。 11月20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飞涨3.6%,尾盘收至每桶98.03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离突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100美元关口只有一步之遥。面对一路狂飙的国际油价,国际舆论惊呼:第四次石油危机即将来临! 国际油价上涨必然会导致我国石油进口成本的增加。据业内专家估计,今年我国进口原油约为1.6亿吨,第4季度的进口量可能达到4000万吨左右。假设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90美元上涨至100美元,按1吨原油约等于7.3桶换算,相当于每吨上涨73美元,四季度进口原油的成本将额外增加29.2亿美元。 法国石油学院经济学家奥利弗·瑞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马丁·索默的研究证明,交通占石油总消费的比例在55%~60%之间。一方面是日益高涨的国际石油价格和日益增加的石油进口成本,但另一方面作为石油净进口国的中国,早在去年便已登上了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消费国的宝座,汽车年产销量高达700多万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与此同时,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小排量、节能汽车的销量同比下降10%左右,而大排量的中高级轿车则产销两旺。一升一降,更加剧了国内成品油供应市场的紧张局面。 国家宏观调控部门被迫再次出招:涨价。国家发改委10月31日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北京市93号汽油零售价随之应声上涨,每公升涨价0.44元,意味着加一箱油(50公升)要多支出22元,对于有车族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来自UNDP的研究显示,在城市中,空气污染对环境以及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中国,使用传统能源尤其是占中国能源消耗量90%煤和石油时所产生的排放正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对目前几乎完全依赖石油产品作为燃料的交通领域,未来20年大部分的石油需求的增长将在此领域产生。预计到2020年,在城市地区汽车数量将比1995年增长1.2亿辆到1.5亿辆,同时预计未来数十年汽车数量的增长将更加加剧目前已经十分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 由此不难看出,根据我国的环境、能源、资源现状,目前这种过多依赖于低效率、高能耗的个体出行的交通方式必须改变。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是实现可持续交通的一方面,而大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体交通的发展是无法阻止的。对中国交通而言,单纯依赖石油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予以足够重视。 中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 与传统的交通工具相比,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实现无污染的尾气零排放和非常高的燃料使用效率。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被认为是零排放交通工具发展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是一种解决城市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交通、推动汽车工业技术变革的最具潜力和前景的技术。 11月15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参加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二期启动会时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环境和能源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源的需求和供给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将研究开发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并在相继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多个政策措施中予以明确。 据记者了解,科技部一直积极支持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九五”期间,科技部联合相关部委启动实施了清洁汽车行动计划;2001年科技部又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并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与示范作为重点内容。经过5年努力,成功开发出燃料电池轿车和客车产品,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整车产品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启动实施了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进一步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工作。 与启动仪式同期举行的“2007必比登汽车挑战赛”上,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不少汽车制造商纷纷展示了最新的清洁能源汽车。外电评论认为,竞相探索以较低的、可承受的成本生产环保型汽车的汽车制造商们正在瞄准污染严重、燃料稀缺的中国,从而将清洁型汽车从实验室推向市场。中国将成为发展清洁型汽车的关键。 全面推广先从示范做起 2006年6月20日,一辆崭新的零排放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缓缓地驶出北京永丰公交站,开始上线载客,这是中国首次将这种零排放的绿色环保车辆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由此,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下采购的3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正式开始示范运行。示范线以颐和园北宫门公交站为首末站,是围绕中关村地区的公交环线,全长18.2公里,共设11站,北京市民从此有机会乘坐无污染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出行。同年11月8日,中国第一座加氢站在北京正式投入使用。 北京燃料电池公交车的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成为由全球环境基金(G E F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 N D P )共同在5个发展中国家支持的燃料电池项目中第一个投入公交示范运行的国家。 据了解,由GEF、UNDP支持,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北京市和上海市共同实施的“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于2003年启动,项目执行期限为5年,分两期执行,总投入为3236万美元。 据介绍,为加快燃料电池车在中国商业化,项目设立了3个近期目标:确定燃料电池汽车及其供氢基础设施在中国商业化的可行性,积累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相关经验和知识;建立有关燃料电池公共汽车使用的技术、运行、管理和规划能力;增加中国公众对燃料电池汽车的了解,并制定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的发展战略。远期目标是在中国城市广泛使用燃料电池车,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在完成了北京一期项目后,11月15日,上海二期项目正式启动,同时,在上海建立的我国第二座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也即将全面投运。预计到2009年5月,上海街头将出现6辆混合型动力燃料电池公共汽车,以迎接世博会的召开。 “燃料电池汽车和其他清洁能源汽车不仅可以减轻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同时可以为减少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性提供解决方案,实现能源供应多样化,并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NDP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柯祺善在启动会上说。 他还表示,随着中国替代能源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发达国家将更多依赖于中国的替代能源技术出口。 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尚待时日 11月1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发布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最后一卷《综合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在技术和经济层面,通过技术和措施实现大幅度温室气体减排是可行的和负担得起的。报告举例说,在交通领域,目前已经实现商业化的技术包括更高燃油效率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更清洁的柴油汽车、生物燃料、从道路交通模式向轨道和公共交通系统模式转变、非机动化交通(自行车、走路等),到2030年有望实现商业化的技术包括第二代生物燃料、更高效的飞机、拥有更强动力和更高可靠性电池的高级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 这与汽车业界专家的预计不谋而合。据专家介绍,5年前,国际汽车界预计到2050年,燃料电池汽车才能实现商业化,而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最新预测,随着国际油价的高涨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到2025年左右,燃料电池汽车完全靠市场竞争就能实现商业化,时间提前了25年,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际汽车业界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焦点。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特聘专家、教授级高工王秉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气汽车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属于后者。目前,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是燃气汽车,如天然气汽车,其推广和发展都不错,总量已达40万~50万辆,只要天然气供应量增加,数量还可以提高。 相比之下,电动汽车的发展就受到诸多制约,首先是成本太高,高高在上的车价成为普及推广的主要障碍之一;其次,电池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燃料电池技术还未完全过关,寿命短,成本高,基础设施缺乏;再者,国家在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还需要加强。 王秉刚强调,在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政府扮演的角色十分关键。 据记者了解,1999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清洁空气法》,严格规定了汽车排放的标准,同月,加州政府也出台新的规定,要求汽车制造商在加州销售的车辆中2%必须是零排放车辆。2001年8月2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美国未来能源保证法案,除要求增加石油和汽油的开采和促进核能外,此项计划还为鼓励发展和使用电动汽车技术提供了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车辆)。 谁先走一步,谁就占领未来先机。 就全球而言,各大汽车制造商正投入巨额资金研发更加节能环保的汽车,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保危机。国际汽车巨头通用在这方面的研发投入是我们的上百倍,但我们已经起步。让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我们可以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