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中国将制定一批产品生态设计标准,初步建立相关评价、管理、监督机制,并在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加入试点,开发应用和推广一批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材料产品及清洁生产工艺。
“此前,国内对工业领域的产品生态设计仅限于学术研究,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这一污染预防的先进理念进入政策设计,成为在国家层面扎实推进的工作。”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设计环节考虑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从末端治理到过程控制、源头削减,再到产品生态设计,工业领域从污染治理到污染预防的思路转变已是大势所趋。相关研究表明,工业领域80%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取决于其产品设计阶段。而在这一阶段,充分考虑现有技术条件、原材料保障等因素,优先解决各环节的资源环境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资源节约,从源头减少污染。
据悉,我国将从汽车和电子电器产品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工作。而在汽车行业,相关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前期工作。目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启动国内汽车产品的生态评价项目,指标涵盖原材料、先进生产工艺、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噪声、报废后的回收利用率等。
“通过系统研究,挖掘汽车产品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降低油耗、减排污染物的潜力,提高其报废后的可再生利用率和降低环境风险。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对消费者健康、环境保护都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希望打开国际市场的国内汽车厂家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希望能从政策角度明确行业发展的方向、引领行业提升水平。
“工作不会全面铺开,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生态设计的产品必须是产业基础成熟、高度市场化的产品,消费者要买账。”据专业人士介绍,从国情和产业基础出发,我国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以鼓励引导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