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品茶之道与僧人修身之道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星辰美食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0
 

 

  自古以来,寺庙与道观多藏于高山或密林中,与大自然息息相通。故历来就有所谓“寺必有茶,僧必善茗”的说法。

  我国最早种植茶树是西汉时期四川蒙山甘露寺的僧人吴理真,他将七棵茶树植于清峰,被当地人称为仙茶。大唐天宝年间,唐朝廷在此建立了唐明皇的御购茶园,“蒙山顶上茶”由此闻名天下,这是佛教与茶最早的记载了。饮茶,从科学角度讲,对人体有诸多裨益。助消化、去血脂、生津利尿等等,而茶本身的淡与雅,又为人的修身养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乃至不少地方的人,一日无茶便口中无味,生活少趣。

  佛教禅宗主张静气养性,提倡坐禅。暮鼓晨钟里诵经念佛,不免人困乏力,而茶可以清心、提神、醒脑,茶便理所当然成为僧人的伴侣。僧人也由此与茶结下了宿命的缘分,千百年来,僧人们长期种茶、制茶、泡茶、品茶,总结出很多各具特色的茶道文化。

  由于茶在世间的广泛普及性,茶同时也成为寺门僧人联系世俗、接待施主说天道地、讲经释法的特殊媒介物。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种种趣话、禅谈便是最典型的一个例证。如果说懂茶,僧人似乎最为在行。真正的品茶高手,必戒骄狂、浮躁,心静如水,如此方能品茶之高低。此与佛教的为人讲究同理。一般修为较高的僧人,对人对事怀宽容惜悯之心,不做过头事,他们所损失的常常不过是眼前的虚名小利,而得到的却是整个身心的自由自在。故,以此心态植茶、用茶,可深得茶理,亦可深得茶味。

  能平和,能静心,这既是修身之道,品茶之道,同时也是一种优雅的养身之道。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