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遵循二十字原则
“再喂养综合征作为地震之后的另一种次生灾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石汉平介绍,再喂养综合征预防的关键在于逐渐增加营养素摄(输)入量,避免大吃大喝(包括口服及静脉途径)。他提醒医护人员以及看护患者的家属、患者本人,此阶段应禁止摄入含糖量多的食物与饮品,可用少糖奶制品替代;禁止大量输入葡萄糖液,可用脂肪乳剂或氨基酸制剂,从而减少糖在热卡中的比例;经验性补磷、补钾。
他指出,饥饿后的营养补充应该遵循“先少后多、先慢后快、先盐后糖、多菜少饭、逐步过渡”的二十字原则,在十天后逐渐恢复至正常需要(摄入)量。一旦发生再喂养综合征,应该进行专业治疗。
饥饿择食有禁忌
据《燕赵老年报》报道,河北医大二院营养膳食科主任王景顺说,日常饮食中,依据机体的生理需求,一般主张平衡膳食,而在特别饥饿的时候突然大量地进食某些食物,则会给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禁忌一:高糖食品
包括白糖、红糖、点心、红薯等。空腹大量吃糖,容易引起血糖骤然升高,因为人体短时间内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值。而且糖类分解产酸比较多,空腹吃糖可能会破坏机体内的酸碱平衡。另外,空腹吃糖过多会造成胃部不适,胃酸分泌过多会出现烧心、吐酸水的症状。
禁忌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
如牛奶、豆浆、鸡蛋、肉类等。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而且蛋白质过量积聚在一起,其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尿素、氨类等有害物质,不利健康。
禁忌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品
如过辣、过酸、过咸及冷冻食品。这些食品会破坏胃黏膜或肠壁,造成胃肠痉挛、绞痛,久而久之,诱发胃肠疾病。女性月经期间还会导致月经紊乱、痛经。
禁忌四:饮料等流质食品
因为它们不容易在胃中停留,营养素来不及吸收就已经被排泄掉了。
专家提醒,饥饿的时候应该以平和、低刺激为原则,合理、均衡地搭配各种营养素,这样才能既填饱肚子,又维护健康。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