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千万别采食野生鲜蘑菇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6
    夏季,野生蘑菇进入盛产期,同时也是食用野生鲜蘑菇中毒的多发期。大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醒广大城乡居民,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千万不要采食野生鲜蘑菇。

  据卫生部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显示,去年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7.35%和64.73%。其中导致食物中毒的有毒植物主要以毒蘑菇为主,共发生88起、526人中毒、113人死亡,病死率高达21.48%,其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的43.80%。

  专家介绍,大连地区有野生蘑菇200多种,其中有毒蘑菇约占25%,可致命的主要有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和鹿花菌等,其毒性均为肝肾损害型。毒蘑菇中毒按临床表现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肝肾损害型四种,而且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死亡率极高。大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民众,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采、不食野生鲜蘑菇。而一旦误服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症状,要立即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处理,尽快送到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要尽可能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时参考。需要注意的是,毒蘑菇中毒存在假愈期,即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经相应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但在一两天后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致使肝肾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在中毒初期症状出现缓解时,不能麻痹大意,仍应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