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因人而异的防秋燥食疗法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5
 

    秋燥,是美丽的秋天最让人烦恼的事情了。其实这时我们应该在日常饮食中做一些有针对性的食补,由内而外解决秋燥问题。

    肺病患者防秋燥

    中医认为外燥伤人,且多从口鼻而入,此时身体首先会以肺来抵抗,所以燥易伤肺。肺脏调节全身之气,包括呼吸清气,所以肺脏是气的交换场所。一旦燥症入肺,会引起干咳,痰量少,气喘,胸闷等症状。有肺脏病史的人容易引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慢性肺气肿等病症。

    多吃能够起到润肺作用的汁多水多的蔬菜水果和性平的药物,少吃干果和大寒大热的药物。针对肺脏病人咽喉、肺脏的病症,富含大量水分的食物能够充分滋养敏感部位,平衡干燥的气候,同时为人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与营养。味甘、性平的中药对人体不会产生较大刺激,又能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协助肺脏病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而那些油份大,易上火,影响消化的干果类食品,多吃会加重患者咽喉的不适,性温热的药物多吃也易引起人体炎症。

    适宜吃

    1.水果:如梨、西瓜、猕猴桃等

    2.药物:枸杞子、百合、麦冬

    不宜多吃

    1.干果:如桂圆、干荔枝、果仁等

    2.药物:人参、桂圆

    白领防秋燥

    秋燥除了容易引起肺脏系统病症复发以外,还会使人的皮肤干燥起皱,眼干涩,产生大量头皮屑,以及口干唇裂、便秘、心烦等表现。工作紧张忙碌的白领一族,常常面临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和身体上的超负荷支出。在秋燥的季节,这些问题会加倍作用于他们的身心,扰乱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食补方案:具有宁心养神功效的食物是白领人士的首选。辛苦工作一天,晚上回家需要彻底放松。吃一些养心安神、去心火的补品,能够有助睡眠,缓解压力,增强记忆力。除此外,建议使用搅拌机自制果浆。果蔬中的丰富纤维素是人体肠道的清道夫,帮助排除毒素,并且还有养颜的妙用。一般的饮料会对健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要少喝为宜。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否则会加重此季的燥气。

    适宜吃

    1.食物:莲子粥、紫菜汤、枣类、枸杞子、百合

    2.自制的果蔬浆:原料可以选择苹果、梨、黄瓜、西红柿、苦瓜等

    不宜多吃

    1.饮料

    2.辣椒、涮肉等易干燥上火的食品
     
    因人而异选择秋补食物

    适当的进补能够使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恢复体力、修养身心、治病防病,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秋季进补呢?专家建议:进补要因人、辨证的对待,这样才更有针对性。

    1.依身体状况而定。如血虚的病人应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如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应多食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这样才能发挥药物的保健作用。

    2.依工作环境而定。如果工作场所处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如户外或有空调的房间,人体就易产生燥火,需要进补一些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但如果长期工作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如果再进行泻火、滋养的治疗,就不适合了。

    3.依年龄而定。人的年龄大小不同,进补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弱,选择药物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忌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润滑的药物。这都是在进补时应该注意的。

    4.依区域而定。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人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就会有不同。比如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若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在应用食物进补时也应遵循同样的道理。        

    私家防秋燥食谱

    双银汤

    原料:银耳、白萝卜、鸭汤

    做法:将萝卜切丝,银耳分成半,放入清淡的鸭汤中小火清炖,注意时间不要过长。

    功效:白萝卜可以清热祛痰,银耳可以补肺气,鸭汤性温,三者结合在一起,是老少皆宜的佳品。

    针对人群:有“气管炎”病史及整日口干舌燥爱上火的人。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