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入秋微燥,不宜立即进补
Eedu.org.cn 作者:黄桃园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11
    虽然8月7日已是立秋,但今年的末伏在立秋之后,盛夏暑气并没消退。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吕雄说,一般来说,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立秋初期,暑气未消,但其间间杂着肃秋之气。形象一点说,目前是夏季向秋季的过渡阶段,大约有2/3是暑气,1/3是秋气。因此,在初秋这段时间不能像盛夏那样一味清热解暑,像木棉花、夏枯草、野菊花等食材都不宜用太多,以免损伤脾胃功能。另外,也不可过分依赖空调、冷饮,否则会伤害体内的阳气。立秋过后,早晚气温开始变化,要预防感冒。

  这段时间,空气会逐渐变得干燥,“燥易伤肺”,人往往会觉得咽干舌燥,自然想多喝水。但很多时候,为什么越喝口越干,越喝口越淡?吕雄说,口干多喝水,这是常理,可喝水太多也会伤脾胃,白开水属于“阴湿”,容易越喝口越淡。入秋之后,在饮食上宜以滋养津液、健脾益气为主,可适量饮淡茶(以乌龙、铁观音为宜)、豆浆、莲子百合糖水等,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梨、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也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少吃辛辣、油炸等食品。

  入秋之后,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也不宜立即进补。作息上尽量早睡早起。秋天阴气增、阳气减,为了贮存体内阳气,应少熬夜,保证良好的睡眠以“养阴培元”。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