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水水垢多
是因为水中含有矿物质
还有市民向本报咨询:“我家的自来水烧开后水垢特别多,不仅有白色沉淀,表面还会有一层米糠般的白色漂浮物,我真担心长期喝这种水会有什么安全隐患。”
邵素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天然水一般是有硬度的,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一定的矿物质,主要成分为钙和镁,以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的形式溶于水中,加热后就会变成碳酸钙和碳酸镁,二者就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也叫水垢。白色的漂浮物和沉到下面的,都是水垢。国家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总硬度限值为450毫克/升,经过检测,郑州市自来水硬度为300毫克/升,在国家标准之内,对人体无害。
消除水垢有两个简易办法:一、用适量白醋溶解;二、烧水时可在水壶中放一干净口罩,水垢就会被吸附到上面。
还有市民发现,刚接的自来水里白茫茫一片,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专家解释说,这叫白浊现象,这是因为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可溶解于水,包括空气。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供水管网中有空气,经过压力作用从水龙头中“冲”出,就会分解成微小气泡(肉眼难以分辨),气泡紧密排列在一起就使人感觉流出的水呈乳白色,待静止几分钟后,气泡会自行消失,水质变清。这不是水质好坏的判断标准,而是一种物理现象。
说碱性水更健康
属于误导公众
“弱碱水更健康!”“健康的生命需要天然的弱碱性水。”
这样的广告词满天飞,甚至有些饮用水厂家还向人们派发pH值试纸,让人们检测水的酸碱度。
听说喝碱性水对人体有益,市民邓先生买了一台专门的净水机,商家号称可以把酸性的自来水变成碱性水。自来水是呈酸性的吗?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韩萍教授认为,饮用水的pH值与人体健康并无必然联系,人们没必要去专门喝弱碱性水。商家宣传弱碱性水只是概念炒作,弱碱性水并没有被营养学界所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水的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目前并没有得到证明。
韩萍教授讲,弱碱性水的碱性那么弱,而胃酸的酸性那么强,喝到胃里,那点碱性对胃液的pH值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不要相信弱碱性水更健康的说法。而且人体内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的酸碱度是不一样的,你喝进去的水要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再进入酸碱度各不相同的各个组织、各个脏器,你喝的水不可能适应每个组织、每个脏器。其实你的组织、脏器根本就不在乎你喝的水的pH值是高了一点,还是低了一点。如果像商家宣传的那样,我们吃饭喝汤就不要喝酸汤了,都改成喝碱汤吧!实际上,人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酸碱的平衡,如果长期、过量地饮用弱碱性水,反而会破坏体内的酸碱平衡,给身体增加负担。
至于净水机可以把酸性的自来水变成碱性水,有关专家称纯属误导。国家规定,自来水的pH值不小于6.5、不大于8.5。经过检测,郑州市自来水pH值为7.9,本来就呈弱碱性。
专家建议,选择饮用水,烧开的自来水但喝无妨!
自来水电解后发黄
玩的是“科学游戏”
有市民反映,常有净水器销售人员拿自来水做电解试验,水真的产生黄色固体,从而证明自来水水质不佳,这种试验可信吗?
实际上,这是利用大家对电解现象的不了解来达到其推销目的。因为自来水中含有一些电解质(如钠、钙、镁离子),具有导电性,而净水器销售人员所使用的电解器则利用铁棒作为阳极,铝棒作为阴极,当放入自来水中并通电后,阳极的铁棒就会因电流作用释放出铁离子,而铁离子会和水中的电解质反应生成黄(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混浊物,如果将铝棒放入水中,则会释放出铝离子,与电解质反应生成乳白色的氢氧化铝混浊物。
而推销人员用纯净水做该试验时,由于纯净水已去除电解质,铁棒释放的铁离子,或铝棒释放的铝离子,碰不到电解质,就不会产生该现象。其实,只要在纯净水中加入食盐,就会产生和自来水一样的电解现象。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