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夏季四种饮食习惯伤害健康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22
    盛夏,酷暑难当,胃口很差,很多人因为吃不下东西,就选择许多清凉或看起来清淡的食物来对付,从而忽视了防病保健,而诱发各种不适感,甚至导致病痛发生。因此,消暑也要讲科学,切不可掉以轻心。

    1、为了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彻底拒绝蛋白类以及脂肪类食物。

    夏天是水果盛产期,一般人对水果没有戒心,会大吃特吃。事实上,水果中的糖也会让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多吃蔬菜,让水果的分量少一点。

    2.鲜奶当作开水喝。

    夏天天气热,鲜奶有营养,很多人把鲜奶当开水喝。但是已有研究指出,高蛋白质会阻碍钙的吸收。聪明的选择应该是遵照营养专家的建议,牛奶一天只能喝两三杯。

    同时,牛奶中乳糖含量较高,必须在消化道乳糖酸作用下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乳糖酸缺乏,食用牛奶后就会引起腹痛、腹泻。

3.防暑大喝绿豆汤。

  很多人因为吃不下饭,就会喝绿豆汤、红豆汤,但这些食物和米饭一样属糖类,吃太多一样会发胖。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如果饭后要喝一碗绿豆汤,记住饭量要减少1/4。如果要把绿豆汤当作饭吃,可以把糖少放一点,另外加入低脂牛奶,切一些水果,就达到和正餐类似的营养。

  大多数人都可以放心地喝绿豆汤,没有太多禁忌,但是体质虚弱的人,不要多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寒症的人也不要多喝。由于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所以正在吃中药的人也不要多喝。

  4.饭后冷饮接着上。

  因为天热,有的人往往在饭后就马上喝杯饮料。但是一杯珍珠奶茶热量就有240卡,一罐绿奶茶185卡,一罐冰咖啡115卡,一支雪糕280卡。当我们在吃喝这些冷饮时只觉得自己是在解渴,不觉得在喝热量,但是,接下来麻烦大了,因为身体要消耗100卡,需要爬楼梯27分钟或走路1小时,你如果没有这样做过类似的饭后运动,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喝白开水或矿泉水,也许一开始会觉得没味道不好喝,但一旦养成清淡的口味,再喝含糖饮料反而不习惯。

  冷饮的温度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20—30℃,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导致胃的防卫能力下降,最终形成慢性胃炎。

冰淇淋


5、选择低热量三明治

  吃三明治感觉吃得很少,事实上热量不低,一个便利商店卖的鸡腿三明治热量就有307卡,下午又会吃点心,反而会增加更多热量。

  五大须补充的营养

  饭前喝一杯水

  在饭前1小时,可以喝1杯水,这样除了可以解除肠胃脱水的现象,也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以及胃的排空,促进食欲。

  补充维生素B1

  夏天喝大量的水和冷饮,而且流汗也多,容易把维生素B族冲出体外,导致食欲不振,而维生素B族中的维生素B1是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换成葡萄糖的媒人, 葡萄糖提供脑部与神经系统运作所需的能量。少了它,虽然照常吃饭,体内的能量却不足,表现无精打采。维生素B1最丰富的来源是所有谷类,如小麦胚芽、黄 豆、糙米等,因为种子发芽时需要这种维生素。肉类以猪肉含量最丰富。

  补充维生素B2

    维生素B2负责转化热能,它可以帮助身体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释放出能量,在活动量大的夏天更需维生素B2。美国康乃尔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人体对维 生素B2的需求量是随着活动力而增加的,维生素B2的最佳食物来源是牛奶、乳酪等乳制品,以及绿色蔬菜如花椰菜、菠菜等。

    补充烟碱酸

    又名维生素B3,它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一起负责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并提供能量,缺乏烟碱酸会引起焦虑、不安、易怒,所以夏天常常觉得烦躁。富含烟碱酸的食物有青花鱼、旗鱼、鸡肉、牛奶等。

    补充维生素C

    暑热其实也是一种压力来源,可以补充抗压的维生素C,在夏天自制苦瓜汁、芹菜汁、凤梨汁等各种果汁,既可补充水分,也可以多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文章录入:孤寂的美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