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食品安全专家的"饮食攻略"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26
      日常生活中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每个人的年龄、饮食习惯、体质等情况各不相同。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食品风险的基本原理,结合自身情况,采取个性化的防范措施,做个成熟明智的消费者。

    在家吃:不做“残留农药分解机”。蔬菜,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农药残留造成的危害,而在城市人的餐桌上,几乎找不到没喷洒过农药的蔬菜。如今,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人因农药污染而得病,死亡人数达4万左右。农药残留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其可能造成急性中毒,更严重的是慢性中毒、致癌、致畸和致突变。

    我和研究团队曾跟踪了上海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发现夏秋季是农药残留高危季节。以鸡毛菜为例,每年7月—10月这类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明显上升。夏秋季气温较高,虫害多,菜农不得不打农药。而夏季的“高危蔬菜”主要是叶菜类,包括韭菜、青菜、鸡毛菜、芹菜、小白菜、油菜、卷心菜等。

    要减少蔬菜农药残留的摄入,马志英提供了6招:1.选,避开“高危蔬菜”;2.测,肉眼看不出来的农药残留,最好用专业方法检测,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3.洗,先用水冲洗蔬菜表面的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15—20分钟;4.烫,用70摄氏度的开水漂烫,不但能除去大部分农药残留,还能除去亚硝酸盐等;5.去,能去皮的蔬菜,如黄瓜、番茄等,最好去皮后再食用;6.放,耐储藏的蔬菜,如大白菜、冬瓜等,不妨储存一段时间再食用。

    下馆子:点菜做到“六个一”。不少老百姓都发现,饭店炒出来的菜肴,颜色鲜艳、香味扑鼻。这些都要归功于食品添加剂。饭店的虾仁晶莹剔透、充满弹性,可能是复合持水剂、乳化剂、保鲜剂和杀菌剂的共同作用。牛肉比自己家做的嫩滑,则是苏打粉的‘修饰’,火锅怎么煮都是鲜红色,那是加了玫瑰红B。

    若想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摄入,必须要少吃加工食品,少在外就餐。像上班族早上喝牛奶、吃面包,中午在外就餐,晚上回家做饭,一天摄入的食品添加剂在30种左右。如果三餐都在外吃,那摄入的添加剂很容易就超过60种。

    在外就餐首先要慎选餐馆,减少在路边摊和小餐馆的就餐;其次要少吃洋快餐,像炸鸡、薯条、汉堡含有多种添加剂,冰激凌、面包等有反式脂肪酸。最后,点菜要注意“六个一”:菜色浅一点、香味淡一点、口味清一点、素材多一点、品种杂一点、总量少一点。若是发现食品色泽不自然,异常“鲜、艳、白”,就要多个心眼。

    鱼虾蟹:海产不一定比淡水安全。不少百姓觉得,海产品生长在天然的海水里,应该比淡水产品更安全。目前我国水域的农药、渔药残留污染程度为:养殖水塘>江湖>近海>远洋,可见远洋的海产品确实干净些。但海产品中的贝类、甲壳类、大型鱼受化学污染较多,重金属污染也较重,最好少吃。

    要放心、安全地吃鱼虾蟹,挑选的关键是学会“三不三看”。“三不”包括:不重复,即一周内不重复吃同一种水产品,海产品和水产品最好轮换着吃;不过量,每周吃水产品保持在三次左右,成人每次不超过120克,孕妇每周不要超过190克;不生食。

    “三看”则是:看品种,少吃帝王蟹、黑鱼等食肉性鱼类,不吃鱼头、虾头;看生熟,少吃醉制和腌制的水产品;最后要看季节,夏季是食用海产品引发食物中毒的高危时期,要特别注意防范。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