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小雪时节推荐食谱
党参枸杞粥
党参15克,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上2味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煮粥,有补肝健脾益肾的功效。
益智仁粥
益智仁15克,糯米150克,精盐适量。将益智仁洗净,晒干或烘干后研为细末备用。
制作方法:将淘洗干净的糯米放入沙锅里,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粥,待粥快好时调入益智仁末、精盐,稍煮片刻即可。有温脾胃、暖肾阳的功效。
板栗猪肉
瘦猪肉650克,板栗300克。生姜15克,葱10克,酱油10毫升,料酒30毫升,精盐5克,白糖3克,鸡汤1500毫升,菜油250克。
制作方法:生姜、葱洗净,姜切片,葱切长段。猪肉洗净,切成6厘米见方的块。板栗用刀划破皮,入沸水中煮一下,剥去外壳和内衣。
净锅置于火上,注入油,待油烧至七成热时,下板栗,油炸进皮,约三分钟后捞起待用。将锅内油滗去留底油40克,葱、肉块炒出香味,再加鸡汤,大火上烧开,打去浮沫,改用小火慢煨至肉五成熟时,下板栗、精瓠酱油,烧至肉、板栗酥烂时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脾虚食少、肺热燥咳、气管炎等症。具有养胃健脾、滋阴润燥的功效,是航空人员、机动车驾驶员及长途旅行的人在行程前和行程中的理想保健食品,能消除途中的疲劳。
核桃炒猪腰
猪腰500克,生姜15克,葱15克,精盐5克,麻油25克,核桃仁70克,鸡蛋清2个,干淀粉50克,料酒25克,菜油750克。
制作方法:葱洗净切成段。腰片用料酒、精盐、姜片、葱段拌匀入味。干淀粉研细,用蛋清调匀待用。
猪腰对剖,剞成十字刀花,切成三块。核桃仁用开水泡胀,剥去外皮,切丁。生姜洗净切成片,净锅置火上,加入菜油,待油温烧至六成热时,将核桃丁摆在腰花上,裹上蛋清淀粉下油炸成浅黄色捞起。
待全部炸完后,等油温上升至八成热时,再将腰块全部放入油锅内炸成金黄色,沥去余油,淋入庥油,装盘即成。
适宜人群:适用于腰膝冷痛、四肢酸软、小便频数,因肺肾虚而致咳嗽者。
-提醒
辨清寒邪对症下药
据悉,风、寒、暑、湿、燥、火被称为中医六邪。六邪中,寒为冬季的主气。由于冬季气温骤降,防寒保温不够,人体容易感受寒邪而致病。因此,寒病多发于冬季。
外寒侵袭人体,首先可使用发汗之类的方法。因为经过发汗之后,毛孔开泄,汗液外出,体温下降,有些疾病因此就好了。民间有种说法:身体发热虽然温度很高,但是一经汗出就可退烧。因此,用发汗散寒法治疗外感疾病一直是中医学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烤火发汗、运动发汗以及药物发汗等。
据资料记载,寒邪致病特征有三种类型:一种寒易伤阳。寒性属阴,因此寒邪侵袭人体时,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如出现身体温度降低、手足发凉,甚至出现冻疮。
另外,深重的寒气还可以损伤全身阳气。如发热、无汗等,称之为“伤寒”。如果寒邪损伤脏腑阳气的情况,被称为“中寒”。如伤及脾胃,会致吐泻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会出现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肿;寒伤脾肾就会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肿腹水等;如果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委靡、脉微细等。
第二种寒邪表现为寒性凝滞。寒邪侵入人体,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容易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因此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如果遇上寒冷,肯定会疼痛,由于寒邪侵犯的部位不一样,所以病状各异。如果寒客肌表,凝滞经脉,则头身肢节剧痛;如果寒邪直中于里,气机阻滞,则胸、脘、腹冷痛或绞痛。
第三种寒邪则是寒性收引。寒气主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袭经络关节,会致拘挛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如寒邪侵袭肌表,则毛窍收缩、卫阳闭郁,故发热恶寒而无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