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不少农业工作者既高兴,又犯愁。喜的是生产出来的绿色产品走俏市场,生产经营前景广阔;忧的是不少绿色农产品防治病虫害仍离不开化学农药,结果达不到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要求。 为了使生产的农副产品符合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的标准,一些地区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积极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为推广普及生物防治技术起了较好的典型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由于生物防治采取以虫治虫、以蛙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或以蛇治鼠、以猫治鼠等措施,形成生态链,不污染环境,并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和提倡。许多国家在农业生产中,对生物防治进行专业研究和推广使用,均取得了成功。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众多的专家和有识之士就呼吁利用自然生态中的食物链进行病虫害防治,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指出使用化学农药会误伤害虫天敌,既破坏生态平衡,又污染环境。 因环境污染造成生物绝迹的一些实例为人类敲响警钟,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许多问题摆在世人面前,尤其是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着手实施一些项目,加速生态建设。生物链是维持生态平稳的基础,猫抓老鼠、蛙捉虫、螳螂捕蝉等自然规律,形成了有条不紊的生物链,环环相扣,有效控制了作物病虫鼠草害的蔓延。若在其中某一环节失调的情况下,由此形成生物断链,害虫、鼠类的天敌受到限制,比例失调,结果导致害虫、鼠类繁衍,对作物造成更大的危害,不得已又须使用更多的农药来防治,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认识到生态平衡与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积极维护生态平衡。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源头的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直观,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应将生态环保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着眼远景,加速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和旅游农业项目建设,全面开展以虫治虫,养猫灭鼠、招鸟灭虫、稻田养鱼除草等生物防治措施的统一行动,形成农业生产中作物病虫草鼠害利用生物防治的格局,建立新型的生态食物链,建立作物与生态保护体系,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应深刻吸取和牢记过去大量使用剧毒、高残留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致使生物断链的沉痛教训,加强生物防治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认识到,农业生产采取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害为时不晚,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发展前景。各地应对生物防治工作引起重视并积极实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进行以虫治虫、以蛙治虫、以鸟治虫、以猫灭鼠、以蛇灭鼠等生态环保型的作物病虫鼠草害防治项目的课题研究,打好推广使用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