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一盒土豆泥36种添加物 吃的是食品还是添加剂?
Eedu.org.cn 作者:杨滨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9
 

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正式实施半个多月,按照标准要求,食品中的所有添加剂都必须在包装上明显标注。记者发现,目前市售食品在配料表后面往往跟着一长串名单,其中的添加剂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有些添加剂还经常被藏在中间。“标注”的初衷是为了让消费者看明白,但实际情况是多数消费者看不明白。

吃的是食品还是添加剂

记者昨天走访家乐福、沃尔玛、卜蜂莲花等多家超市,发现绝大多数食品标注添加剂都比较具体。但也有不少食品标注得让消费者看得“一头雾水”。一种盒装土豆泥,“配料”后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5行小字,记者数了一下,竟有36种“添加物”。其中“食品添加剂”几个字被记者费劲地在两行半的位置处找了出来,后面的括号里只有一种“增味剂”。经常给宝宝选购食品的年轻妈妈艾玲就说:“看着这么多添加剂,吃的到底是食品还是添加剂?”

标了添加剂也是看不懂

“就算标出了添加剂,也看不懂”,家庭主妇陈晶告诉记者,自己购买食品一般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其他的很少注意,“就算看到添加剂了,也就明白防腐剂、色素,其他名称就像看‘天书’了,不明白都是什么。”

李先生还曾为添加剂闹了笑话。他告诉记者,一次为老人选购食品,看到标注含有“丙酸钙”,误以为是补钙食品,后来上网查询,才知道是一种防霉剂,跟补钙压根不沾边。

顾客更关心监管到位

市质监局有关人士表示,新的国家标准给企业留出一年的过渡期,“4月20日以后生产的食品,标签必须执行新标准。”在实施日期之前生产的旧版标签食品,在保质期内可继续销售。

“我们更关心监管是否到位。”记者采访中听到不少消费者反应,现在的食品问题是商家添了不该添的东西,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都不是正常的添加剂,即使添加了,商家又怎么会标注上去?只有监管到位并有严厉的处罚措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才能真正规范。本报记者 杨滨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