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你吃过“分子美食”吗
Eedu.org.cn 作者:孙力舟    文章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1
 

 英国著名厨师希斯顿·布拉门斯,在2004年春季就建立了自己用于研发新食品的专用厨房。


  
  近年来,起源西方的“分子美食”概念悄然进入中国,不仅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攻城略地,在郑州、重庆等中西部城市也崭露头角。有些地方,“分子美食”成为追赶时尚潮流的象征和面向资深吃货们炒作的噱头。
  
  自称制作“分子美食”的餐厅,往往装饰考究,厨师和服务员们大多手持一般在实验室中才能见到的器皿,如试管、注射器、酒精灯、喷火器等,给人一种“高端洋气、神秘”的感觉。那么,究竟什么是“分子美食”?其常见菜品有哪些呢?
  
  中国分子美食“老三样”
  
  在中国,“分子美食”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上的“分子美食”,是“分子美食学”的研究成果市场化之后的产物。“分子美食学”的说法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并没有普遍被接受的定义。一般说来,采用物理、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传统菜谱中的科学原理,或者制作出新的菜品,都是分子美食学的研究范围。
  广义上的“分子美食”,则包括分子美食学兴起之前,通过各种独特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制成的食品。被称为“中国分子美食传播大使”的厨师郭红晓先生认为,豆腐可以算作中国最早的分子美食,棉花糖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分子美食,因为它们都改变了食材的分子结构。黄豆变成豆腐经历了巨大的化学变化过程。棉花糖则是通过机器设备的离心技术,将颗粒糖的分子结构重新排列,但糖的味道没有改变,成为一种趣味食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遍布中国城乡的黑色手摇式爆米花机,曾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2013年1月, 在美国探索频道的著名节目《流言终结者》中,主持人身着防爆服示范了这种机器的威力,引发众多网友围观吐槽。其实,爆米花也可以看作分子美食,即采用极端的高温高压,改变了大米的分子结构,让其变得蓬松可口。

这看着像一根古巴雪茄,其实是美国芝加哥Moto餐厅做的三明治,用菜叶子裹着猪前尖肉,并混合芝麻。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