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别口不择“盐”
Eedu.org.cn 作者:季天也    文章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24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一块盐田里,有个工人正在制盐。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很早就与人类打交道的食盐,平凡却又不可或缺。然而在现代科技生活的影响下,食盐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分工也越来越细,从原来的调味品,逐渐朝保健和营养素补充剂的方向发展。除了最普遍的加碘盐,市面上还有低钠盐、加钙盐、竹盐、海盐等品种,价钱也参差不齐。消费者面对五花八门的选择,大有无“盐”以对之感。对于食盐,你懂多少呢?

 

食盐是最古老的调味料之一

 

 

低钠≠健康

食盐,化学名字叫氯化钠,是最古老的调味料之一,用盐腌制也是最早的保存食物的方法。按来源分,食盐主要分有海盐、岩盐(矿盐)、湖盐(池盐)及井盐,前两者种类最多。海盐是把海水引入盐田,经太阳曝晒结晶而成,以白色粗粒为主;岩盐是在地下或山洞内开采的食盐;开采现代盐湖矿加工制得的盐叫作“湖盐”;运用凿井法汲取地表浅部或地下天然卤水加工制得的盐叫作“井盐”;将原盐通过加工工艺去掉无用杂质,就做成了精制盐,也是市面普遍销售的。由于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因此从营养角度来说,这些盐没有太大区别。

过去的粗盐含有氯化镁,极易吸潮。现在市售精盐普遍都添加些抗结剂,防止盐发潮结块。身为“百味之王”,食盐大大提升了人们吃饭的品质和心情,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相比之下,它对生理活动的作用就不那么广为人知了。

科学家把人体需要从外界获取的营养物质分为五大类——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即矿物质)。在无机盐之中,钠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很高,一个70公斤重的成年人,体内装有100克左右的钠元素,比广告词里耳熟能详的铁、锌、硒之类的微量元素多得多。食盐一旦进入含有水的地方——比如口腔、胃液和组织液,原本手拉手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就会彼此分开,以离子的形态在水中游荡,舌头尝到的咸味儿就是钠离子的作用。

体内的钠离子往往集中待在细胞外液和血浆组织液里,而细胞内液则是钾离子扎堆的地方。这两种离子能在数量和质量上形成一种微妙的比例关系,负责维持体液浓度平衡和神经信号的联络,让人体的细胞工厂能够正常有序地对原料和产品进行运输和加工。

吃食盐,是人获取钠离子的主要来源。吃进去的钠离子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在各个组织器官周转一通之后,由肾脏负责统筹,将它们随尿排出体外。钠离子进出人体有个特点: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通俗地说就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不吃不排”?那还吃它干吗?因为人体的正常活动与体液里各种矿物质的浓度(生理盐水的浓度,即0.9%)的稳定息息相关。喝水多、排尿多、腹泻、大量出汗,任何一条都会让体液浓度变稀。这时候就需要补盐,让体液浓度回升。否则,人体的很多“零件”就该不好使了,头晕目眩、浑身无力、肌肉抽筋、恶心呕吐等。所以,虽然人体不会每时每刻地消耗钠离子,但每天适量吃一点盐,有消耗就刚好补充了,没消耗就在体内走个过场,然后“贡献”给马桶了。口味得到满足的同时,肾也不费什么力。

 

 

竹盐虽然比普通食盐多了些矿物质,但本质仍是食盐,精制程度稍低。

 

 

 

 

盐多必失

反过来,要是成天重口味饮食,钠的摄入量超过了肾的周转能力,它就会成为高血压的诱发剂。原因在于,体液过浓,忙得焦头烂额的肾脏也力不从心,探测体液浓度的传感器(学术上叫渗透压感受器)就会发出信号,让身体存贮大量的水来稀释,血管平滑肌和其他组织都因为水分的增加而肿胀,使得血管变窄。血液流动的空间变小了,血压自然会升高,心脏和肾脏的压力便随之加大,于是排出过多钠离子的能力也就更弱。这样一来,机体又只能靠“注水”来解决体液过浓的问题,陷入钠排不掉、水不断蓄积(医学上称为钠、水潴留)的恶性循环中。持续下去的话,高血压和身体浮肿等病症就该登门造访了。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病来自家族遗传和后天饮食、生活习惯的综合影响,盐并不是“主犯”,不能一说到高血压就贴上“盐吃多了”的标签。

 

 

波兰维利奇卡盐矿里的盐雕——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

 

 

别口不择盐

其实,钠元素是一种适量有益、过多过少都有害的营养物质。体液过稀或者钠离子不足的情况不太常见。从生理上看,人体保存钠的机制比较完善,只有长期维持每天12克食盐或者更低的摄入量,缺钠引起的健康问题才容易发作。从生活方式上看,现代食品工艺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种类,人们吃到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也许炒菜放盐不多,但经常吃榨菜、方便面、膨化食品、话梅、饼干面包等含盐食物,每天的钠摄入总量就很可观了。

《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钠每天摄入的安全上限为2300毫克(1=1000毫克),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和心、肾机能较弱的人则为1500毫克。世界卫生组织(WHO20131月发布的新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的钠元素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000毫克,大致是40粒绿豆的重量,换算成食盐是5克,我国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一书中,对钠的每日适宜摄入量(AI)定为2200毫克,换算出来,相当于5.6克食盐。这种差异只是风险管理的取舍不同,并不是说谁比谁更科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按世卫组织的标准,算上从其他食物里摄取的钠,实际每天的炒菜用盐量需少于5克才可能不超标。

其实,对多数公众来说,要做到这个限量还是需要毅力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人平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超过10克。中国疾控中心2008年对国人的调查结果是,平均每人每天的摄入量为10.7g,其中农村居民为11.1g,城市居民9.7g,大约81.6%的居民食盐的摄入量超过建议摄入量。以高盐饮食为典型的营养素失衡问题,已经成了世界范围的普遍问题。这还不算,食盐还花样翻新,新品迭出,让人们更不知应该怎样选择了。

 

 

缺碘,会造成甲状腺功能紊乱,最典型的就是“大脖子病”。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