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孙姐家,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推开门,墁地的青砖,朴素的家具,盛开的玫瑰,一切都未经雕琢。阳光斜照,百叶帘的影子倾泻在地面上,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午后,普通的似乎是365个日子中的任何一个,端起一杯清茶,捧一本闲书、促膝闲聊,书香、茶香、花香随着时间一同流淌。这种闲适、恬淡日子对我们这些久居都市的上班族来说,似乎已经久违了。

客厅的背景墙由白色鹅卵石铺就,两边的中式镂空木门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储物空间。
这种安适悠闲的田园生活是如何营造的?我们听主人娓娓道来。原来,女主人孙姐出国留学前,一家三口住在单位分配的筒子楼里,两户合住,共用卫生间、厨房,在这样紧张局促的环境里,对“家”的憧憬简单而强烈──只要能“自立门户”就足够了!对于面积、格局几乎没有太多的奢望。来到英国留学,不仅感受到这里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绿地,更被那些充满历史感和人情味的建筑所打动,对家的向往也在不知不觉之间多了些内容。每逢周末,开始流连于跳蚤市场,挤出为数不多的生活费,买几幅铅笔淡彩的风景画,买一支银质的烛台,买一套刻花的铜盘,对家的憧憬似乎也在这燕子衔泥般的举动中清晰起来,隐约中,仿佛已经看到一幕幕居家生活的场景:点缀在墙面上的风景画反映出烛台上摇曳的烛火,一家人促膝而坐,而那铜盘里盛满了各色的水果。
就这样,在这段留学的日子里,一边是对过去的思念,一边是对未来的憧憬,渐渐的,憧憬胜过了思念,脑际里一遍一遍描绘未来家的样子。一次次地设想、又一次次地推倒重来,就在这不着边际的空想中,几年的留学生活渐渐到了尾声,就在即将回国的前几天,接到了丈夫打来的越洋电话:“亲爱的,向你报告一个好消息,单位给咱分了一套大房,就在西山脚下!”我的心情异常激动,耳畔一下响起了陶渊明的那首《归去来辞》,对啊,是到了“鸟倦飞而知还”的时候了。

主卧室的背景墙是一条条木板铺就的,整个卧室因此而显得温暖恬静。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