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从传统民居中寻找绿色元素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4
 

  嘉宾:莫争春  能源基金会中国建筑项目主任,负责建筑和家电领域工作。

  绿色建筑实现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为住户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其目标之一

  问:何为现代建筑最重要的特点?

  答:现代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工业化,以生产线大规模制造同一产品为特征。但是,如果谈到后工业化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逐渐从大规模使用同一种绿色建筑技术转变为因地制宜地采用最适合当地的个性化绿色建筑技术。

  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未来应该出现很多个性化的绿色建筑设计,并且关注室内环境质量。

  问:目前,人们只是在技术、标准、政策、材料等方面来探讨绿色建筑,很少从文化去思考,忽略了其社会和精神内涵。为什么会出现与文化的断层?

  答: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只有8年,跟建筑节能几十年的发展比起来,时间并不长。但这并不意味着绿色建筑不与文化紧密联系。绿色建筑实现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单方面强调节能是不准确的。

  很多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都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与技术。不少绿色建筑的专篇和论文中,也有探索中国传统思想和风水理念中绿色建筑的映射。

  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真正的绿色建筑都是在当地生长出来,不具备大规模复制性,是根本搬不走的

  问:绿色建筑与老百姓的关系在哪里?

  答:刚开始发展时,不少设计只是简单复制某些绿色建筑技术或产品,因此在宣传时,也是片面地将某项建筑技术或产品直接与绿色建筑概念相挂钩,导致了标签化取向。尤其是一些生搬硬套的绿色建筑技术使造价增高很多,却并不实用,使得老百姓认为绿色建筑都很贵,只是富人炫耀的东西。

  其实,绿色建筑是与人的健康和舒适关联在一起的。目前,老百姓并没有把绿色建筑与室内健康环境联系起来。比如大家普遍关注空气质量,却并未意识到真正的绿色建筑也是为了给人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如果绿色建筑最终能实现提高室内居住环境的理念,则能开启更广阔的建筑市场空间。

  问:有人说,相对于传统民居,现代建筑违背了自然资源和承受力有限的客观规律,您怎么看?

  答:很多传统民居完美体现了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本地建筑材料和居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工业化时代的现代建筑在生产过程中忽略了地域性、当地资源可获得性,以及气候、文化等特征,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大规模复制某类建筑产品或技术。但传统民居并不存在这样的困惑,安徽就是安徽的,浙江就是浙江的。

  现在,有很多人正在探索传统民居的绿色元素,比如在西藏做绿色建筑,墙体很厚,窗户内缩,再加一个檐口遮阳。传统藏式民居本身就是这样做的。绿色建筑可以从传统中汲取很多营养。

  绿色建筑设计将逐渐从片面复制某些绿色建筑技术转变到适宜当地的个性化的设计

  问:相对传统民居来说,现代建筑要挖掘个性化是不是困难很多?

  答:现代城市也能设计出很好的绿色建筑。我反复强调要因地制宜,一定要根据所在城市的气候、资源条件以及建筑功能要求,来创建最适宜的绿色建筑。

  比如,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办公楼就充分考虑了当地的通风、日照等各种因素,设计非常优秀,但同样的办公楼设计就不能在北京如法炮制。

  发展绿色建筑也是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很多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传统民居里早有体现,再深入研究,大家回过神来,绿色建筑就是建筑活动逐步回归自然的过程。

  也就是说,一开始发展绿色建筑,人们并未意识到它能同传统和自然完美结合。但现在,不少优秀的绿色建筑都体现了这些特点。例如,现代夯土建筑,通过采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把传统民居中一些生活要素改变了,提高了生活品质,但建筑形式本身又适合当地的生活方式。

  问:您认为建筑的高科技会泯灭人类的情感吗?

  答:当然不会。科技为人类所用,而非左右人类。优秀的现代绿色建筑一定是在巧妙采用高科技的同时又能体现人文精神和建筑师的情感诉求,而非泯灭人性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构架。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恰恰由于有了高科技文化作为支撑,才能通过其建筑作品将人类情感体现得更丰富、更深刻。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