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心理救济"也是救灾 让他们的心理远离灾难影响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郑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17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有的成都市民特别是小孩产生了极度的害怕、无助感、悲伤、愤怒、重复回忆等持续的状态。成都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中小学复课后,学校要针对灾后师生的精神状况重点开展师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各校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务必让每一位师生参加一次以上的团体心理辅导,力争避免因自然灾害给学生带来的严重心理伤害。(5月15日《华西都市报》)

    汶川地震,无论亲身经历与否,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会引起一场“心理地震”。而对于地震灾区亲身经历过这场大地震的人来说,“心理地震”尤其严重。当他们面对眼前房塌屋倒的惨状,当他们回忆自己死里逃生的惊险,当他们想起那些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心理上所要经受的磨难和困境,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因此,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逐步展开和深入,现在是该到了对地震灾区的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救济”的时候了。

    悲伤、恐惧、无助、后悔等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很可能会在当事人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都产生负面影响。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心理治疗最为发达的国家,几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医生。但9·11事件发生后,很多亲历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从沮丧、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甚至连那些消防、医疗等后续救援人员,都因为亲眼目睹过多的伤亡场面而使心理深陷负面情绪无法自拔。因此,在9·11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对受此事件影响的人进行“心理重建”,也成了当时美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在我国,心理治疗还仅仅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专职心理医生缺乏,心理治疗手段落后,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心理治疗的认识不足,即使有了心理问题,也不会主动去寻求帮助。而按照心理干预的医学特性,采取措施越及时,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医疗部门的“心理救济”应该积极主动地展开,针对灾区群众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灾民进行“心理救济”。特别是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家园和失去亲人的灾民,应该是“心理救济”的重点关注对象。有关人员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早日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在人身脱离困境,远离灾难的同时,让他们心理上也脱离情感困境,远离灾难影响。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