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常常伴随余震。地震专家提醒民众,余震是地震后的正常现象,民众既要避开危险地点,又不能过于惊慌,更不要听信传言,从而平安度过“余震期”。
地震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在最大最强的主震前后,通常还会在震中及附近区域出现前震和余震。江西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高建华说,根据地震频率和释放能量的不同,地震序列主要分为主震型、震群型、孤震型三种,其中主震型是破坏地震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比如此次四川汶川7.8级地震就是一次震级较大的主震。
高建华说,由于地震主震释放能量超过地震序列总能量的90%,一般余震的频度和震级会随时间推移变缓、变小,可持续几天到几个月。在这个衰减过程中,在原震区仍然存在发生中强余震的可能。
高建华提醒说,在主震中已被震坏但尚勉力支撑的房屋,在中强度余震中会面临倒塌的危险,民众应当避免在危楼中继续停留,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以防余震带来更大伤害;不过,若是房屋完全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建设,则基本没有必要过度惊慌。而在主震发生后,社会上也会出现一些传言,称某某时段会发生某某级别的余震。其实,以现在的地震测报水平看,很难作出如此准确的判断。民众不宜听信,也不要传播。如果的确有判断,会通过正常渠道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