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晶、实习生王佳男报道:可降解餐具并非就是环保产品。昨日,记者从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举办的研讨会上了解到,专家对于可降解餐具的看法。据悉,国家新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实施,新标准从以前的“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改为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认可了非降解产品的合法地位。
很多人都以为降解产品就是环保产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表示,这是一个误解。“绿色环保包装应该符合三点,一是易回收,二是易处置,三是易消纳,就是容易被自然环境融合”,董金狮说,要易消纳,产品就要能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即使是可降解餐具,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很多降解产品宣称降解时间为三个月到六个月,但其实这是在实验室标准环境下确定的,在自然条件下,降解产品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记者了解到,作为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可见印着“可降解”字样的一次性餐盒事实上并不见得能够真正被“降解”。“市面上的‘可降解塑料’很多为‘假降解’。”董金狮表示,“降解产品已经不是发展的趋势”。“国家对不降解的产品也认可了”,一些企业过于追求餐具的可降解性,导致产品反而达不到卫生要求。可降解的餐具往往使用光敏剂,稳定性差的餐具就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酮类。此外,降解餐具的使用性能也差,容易吸水渗油,使用不方便。
据悉,将于12月1日实施的新国家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中对于餐具的范围从以前的“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改为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认可了非降解产品的合法地位。
董金狮认为,之前使用的法规中强调“可降解”是定位有所偏差、冒进,新政策的实施将给生产不可降解的合法经营者在产品生产上以合法地位,并修正对“降解”理解上的误区,更加强调与环境相容性的问题。环保理念强调绿色包装,详细是指易回收、易处置、易消纳的产品,“不可降解”产品同样可以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