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减慢衰老靠自己
Eedu.org.cn 作者:杨朝晖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0
 

  中医学的衰老理论

  林水淼解释说,老年病与老年人病不是一个概念。老年病是指随着增龄所发生的退行性疾病,以及在老年期以前已发生而在进入老年后加剧的疾病。所以老年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在于机体随着增龄所发生的从分子、细胞到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老化改变。因此老年病的范畴要广于老年人的病,一切伴随着增龄发生发展的老化退行性疾病都包括在老年病的范畴中。

  由于衰老表现是全身性的,所以有多功能、多脏器损害,生理性衰老与老年病并存。随着历代学者对衰老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对衰老理论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的衰老理论体系。

  在衰老的机制上,形成了先天学说、后天学说、脏腑虚损学说、精气神虚衰学说、阴阳失调学说、邪实学说和气运失常学说。尤其是以五脏虚损、精气神虚衰学说影响较大。

  脏腑虚损学说按其重点的不同,又主要可分为五脏虚损说、肾虚说。五脏虚损说主要观点是:人在五十岁以后,从肝起,以十年为一周期,逐一按五行相生规律走向衰退,从而老态丛生。这一学说虽被历代医家所接受,但按五行相生程序逐一老化的观点并未获得公认。

  肾虚说,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七七、八八虚衰理论为代表,强调了肾气虚与增龄和衰老的相关性。后世医家普遍认为五脏之真唯肾为根,所以在脏腑虚衰学说中,肾虚有重要的地位。

  精气神虚学说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代表,认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易于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管子》认为:“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素问·金贵真言论》认为“精者,生之本也。”强调精的重要性。宋《圣济总录》提出“一气盈虚,与时消息、万物壮老,由气盛衰。”主张人的生命过程与元气直接相关。《彭祖摄生养性论》指出:“神强者长生。”至元代朱丹溪在《内经》天癸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但是老境,无不如此。由此创立了精血亏虚的衰老机制。

  以上两大学说各有侧重,实质上二者有紧密联系,精神气血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脏腑功能为后天提供精神气血的化源。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