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春天保护好你的“天然除尘器”
Eedu.org.cn 作者:杨峰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4
 

 

  人们把绿色植物誉为天然的“除尘器”,它吸附阻挡灰尘,消除污染,使空气变得清爽宜人。但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的呼吸道也是一套构造精巧的“天然除尘器”。

  生活在大自然里的人类,须臾离不开空气。有人计算,在人的一生中通过呼吸道的空气达50万立方米。每吸一口气中就有数以万计、十万计的尘埃微粒进入体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岂不要把肺部填满?请你不必担心,呼吸道里的“除尘器”夜以继日地在工作,将吸入的空气中99%的尘粒清除掉,维护着呼吸道内环境的洁净,使人免于疫患。

  呼吸道的“除尘器”结构巧妙,功能奇特,效率极高。当气流进入呼吸道时,丛生在鼻前庭的密密麻麻的鼻毛,是过滤空气的第一道防线,个头大的尘粒休想过关。空气经过鼻前庭后进入鼻道,在这条鼻道中,三道鼻甲从外侧壁上凸起,使下方的鼻道形成三条狭长弯曲的通路,这里血管丰富,黏膜分泌黏液,保持着一定的温湿度。空气通过这狭长弯曲的鼻道时会产生涡流,干燥的冷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混进气流中的尘粒也被黏液粘住,形成鼻涕被擤出去。

  空气经过后鼻孔就到了“交通枢纽”的咽部,漏网的尘粒来到这里后能被咽部黏膜黏附。因咽膜对异物刺激异常敏感,会引起咳嗽、吞咽或恶心等反射,将灰尘异物吐出去或咽下。空气来到咽部下方,是呼吸道的“要塞”喉头,咽喉黏附的尘粒积多时,会因刺激产生咳嗽,声门喷出的气流可将它射出去。

  过了喉头,便是气管和支气管,它好像一株倒挂树的枝干,自上而下由粗变细,多达26级分枝,真是密密麻麻。在气管、支气管的内膜表气面,密布着纤毛上皮细胞,每个细胞表面又长出200多根六至七微米长的纤毛。在纤毛的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黏液毯”,纤毛很有规律地做着波浪形的拍击运动,“黏液毯”也随之向上移动着,空气经过时,极细尘粒、细菌等便黏附在“黏液毯”上,随着纤毛的运动运送至气管的上端,成为痰液,借助咳嗽将痰咯出去。气管、支气管里的这一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又将空气彻底地进行过滤净化,对维护内环境的洁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细支气管进入肺泡的空气,里面的灰尘微粒很少,也极小,只有几微米的细菌也不多了。肺部清除微尘粒及细菌,主要是巨噬细胞将微尘粒或病菌吞噬后,一是经气管内黏液-纤毛运载系统排出;二是通过淋巴系统进行处理。

  那么,是不是说人体有了“除尘器”的奇功妙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不是的,如果你不注意爱惜自己的“除尘器”,它的功能会下降,就会得病。因此,必须注重自我保健。

  一是不要吸烟。天天吞云吐雾,烟草中的有毒物质能破坏气管内纤毛上皮细胞,降低除尘净化功能,还会使人得气管炎及肺部疾病。因此,戒烟为第一要务。

  二是加强自我保护。作业场所需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并根据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和毒性来选择防尘口罩。在粉尘浓度每立方米低于40毫克的场所,戴阻尘率为95%的口罩;分散度在1微米以上低浓度的粉尘环境,可戴纱布口罩、泡沫塑料口罩防护;如分散度在0.3微米左右的气溶胶、烟、雾、金属冶炼产生的烟尘环境,必须戴专用口罩。还要做到不要随便挖鼻孔、拔鼻毛;不要在马路边、厂矿附近散步;遇见沙尘暴天气,最好不要外出,若出门要做好防护。

  三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春天,注意预防上感、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慢阻肺等病,以免“除尘器”的功能遭到伤害。

  四是注意膳食营养。在饮食上除了保证合理平衡外,常吃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C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胡萝卜、动物肝、蔬菜水果等,有利于支气管内膜上皮的生长代谢,增强除尘能力。

  五是坚持有氧运动。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打球、游泳、跳健身舞等,能有效地增进呼吸道健康,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六是保持家庭清洁。每天要定时给房间进行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若遇有大风灰沙天气,则需关闭门窗,以防室外灰尘大量进入;清扫地板时应用湿拖把,以防灰尘飞扬。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