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水资源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自然通风:让建筑变成“绿色空调”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16
 

  酷暑难耐,在世博场馆内,除了空调还有什么办法实现降温?设计师们告诉大家,其实很多场馆本身在设计时都采用了自然通风的设计,让建筑物充分降低能耗,自然降温。

  被称为上海未来的“绿色房子”的“沪上·生态家”,从里到外都采用了自然通风设计。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继红介绍说,“沪上·生态家”主要根据上海地区气候“冬冷夏热”的特点,充分借用了上海传统民居的元素,因地制宜,利用中庭、呼吸窗、导风墙等实现自然通风。

  “整个建筑采取面南朝北的设计,主要就是迎合上海主导风向。在内部则设计了多路水平贯穿风道,催生穿堂风,无论是在入口还是在楼内都会感觉凉风习习。”韩继红说,不仅如此,建筑屋顶有风力发电机组,它们能驱动机械拔风风机,强化中庭的气流运动。而且,建筑物底层斜筑了一道导风墙,底层南立面和屋面均可开合,形成导风口,自然风可以“顺墙而过”;而二至四层的南向墙则采用“呼吸窗”,结合每层阳台设计可调节导风门,让里外空气流动而缓缓来风。

  “尤其是在排队等候的地方,因为有导风墙的设计,通风效果很好,观众应该可以明显感觉到阵阵凉风。”韩继红说。

  参观过中国馆的观众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在炎热的场馆外排队时,越靠近场馆底层平台,就越能感觉到一阵阵凉风。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馆采取的斗拱和架空设计。“斗拱设计在夏天时,场馆底部会留下大片阴凉。而架空3米的设计,使得整个场馆底部通风效果很好,空气对流而形成自然风。”

  此外何镜堂还介绍,中国馆外挑的檐口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叠篆文字,设计成“中国印章”样式,其实这些部分也是通风口,能够帮助空气流通。

  事实上,世博各场馆采用自然通风技术的还有很多,如名为“冰壶”的芬兰馆,顶部的碗状开口设计,可以促进自然通风;丹麦馆的主展览区也没有空调,主要通过悬空的建筑空间布局和外墙设计的小孔来形成自然通风,从而达到降温效果;宁波滕头馆没有使用空调设备,而是环绕中央一个通透开放的天井而建,四面通风,即使炎炎夏日也独享一分惬意的凉爽……

  在炎炎夏日的世博园里,自然通风技术将传统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让建筑物本身变成了一部“绿色空调”。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