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大脑中有个"自动调音台" 有助更好理解幻听现象
Eedu.org.cn 作者:常丽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7
 

  大脑会过滤掉不想要的噪音,就像电视遥控器上的消音按钮,让人们集中于正在听的声音。但如果是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呢?据《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大脑中有一个音量设置网络,能选择性把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和听到的声音调大调小。研究发表在近期《神经科学》杂志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SF)神经科学家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追踪研究了一些癫痫病患者大脑活动,由于治疗需要,病人的脑皮质中已经植入了电极来追踪发病位点。研究人员检测了病人健康大脑组织中的电信号。

  研究人员指导病人复述听到的单词和字母,并记录下他们的活动,对他们在说和听过程中电信号的释放活动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病人在说话时,其大脑中联系听力机制的那部分神经元是昏暗的,而其他神经元却是明亮的,听觉皮质区显出更少的活动,而不讲话时则显出同样的或更高的活动水平。

  以往的研究显示,在猴子大脑中有一个可选择的听觉系统,能放大它们自己发出的各种声音,如发现食物和警告危险。但尚不清楚人类听觉系统是如何连通的。

  “我们发现,每次听到声音时,数百万的神经元每次一起点亮,紧接着数百万的神经元就不再理会外部声音,只有当每次你说话时候才又一起点亮。”论文主要作者、UCSF神经科学系博士生阿迪安·弗林克说,“我们所以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讲话,这种马赛克般的反应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过去认为,在讲话过程中,人类的听觉系统大部分是被压抑的。这次新研究发现了两块紧连在一起的皮层,位置仅隔几毫米的脑细胞亚区,承担不同的音量控制职能,对自己讲话有着截然不同的敏感性。而这种敏感性有助于区分自己和他人声音,以确保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根据弗林克的理论,追踪自己的讲话对于语言发展更加重要,以便监控自己所说的内容,控制环境噪音的变化。“无论是学习一种新语言,还是跟朋友在嘈杂的吧厅交谈,我们需要听到自己在说什么,并根据需要和外界环境随时做出调整。”

  弗林克还指出,精神分裂的人不能区分自己的声音和他人的声音,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听觉选择机制。这一发现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幻听现象。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