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放射性”
Eedu.org.cn 作者:余长林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8
 

  “放射性”这个词听上去给人的感觉是神秘、可怕,实际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放射性”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是安全的、可造福人类,否则危害健康;适当了解相关知识能开阔视野,增强生活常识,增强辐射防护意识。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粒子组成的,每个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同时会发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放射性”。“放射性”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围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是天然放射性物质。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称为人工放射性物质。

  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而来自其他活动大约只有1%。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时(例如:每人每天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来自天然的照射,称为天然本底辐射),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发生,也不会伤害身体。比如北京地区居民平均每年每人接受的天然本底辐射是1mSV,我国法律规定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工作人员(比如医院的放射科)每年容许照射的剂量是5mSV。

  一般而言,人工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源”: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其射线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全身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身体局部受到大剂量照射时可导致局部放射烧伤,引起局部皮肤红斑、水疱、溃疡,甚至截肢或死亡;人体接受的照射剂量通常用戈瑞(Gy)来表示,受到0.4Gy到1.0Gy(1Gy大约相当于1000mSV或1Sv)照射时称为过量照射,大于1Gy可引起急性放射病,主要影响免疫和造血功能;目前,当人体全身短时间内(数分钟到数天内)受照大于8Gy的核辐射时,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肠黏膜脱落、感染等原因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很难救治成活。

  (作者:卫生部核事故应急中心第三临床部放射病治疗科主任、全军放射病中心副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科教授)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