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5日在第四届全球洗手日活动现场发布的《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显示,国人洗手行为和知识状况不容乐观,“正确洗手率”仅为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正确洗手需要同时满足4条标准: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或下班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或接触病人后等5种情境下每次都洗手;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洗手时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
《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是我国首次针对洗手现状的全国性专项调查。调查人员在浙江、云南、陕西、辽宁、北京5个省市多阶段分层次随机抽样,了解洗手频率、洗手用水方式、洗手时洗涤用品使用情况、洗手时长、共用毛巾情况、洗手预防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调查表明,我国居民正确洗手率处于较低水平。大城市正确洗手率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达到6.0%;各年龄组居民正确洗手率差别不明显;女性正确洗手率为5.1%,高于男性的2.8%;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正确洗手率呈上升趋势。
据毛群安介绍,许多常见传染病,如感染性腹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皮肤感染、沙眼等疾病都能经手传播。坚持用肥皂洗手,可使全球位居儿童死因前两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感染性腹泻的死亡率分别下降25%和50%。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经手传播疾病的有效手段。
英国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印证了毛群安的说法,由于许多人如厕后不注意洗手,英国被调查者的手机上约六分之一都染有来自排泄物的病菌,它们可能因手机被频繁使用而引起疾病。研究人员因此呼吁人们加强洗手意识。
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14日发布公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在英国12个城市中调查了390个样本,结果显示人们双手和手机的卫生情况都不容乐观,大多数人手上和手机上都有病菌,尤其令人担心的是16%的人手上和16%的手机上都沾染有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的传染源常是粪便等排泄物,如果通过各种途径污染食物并传染给人,会引起反胃等消化道不适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死亡。而“如厕”后用肥皂仔细洗手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却有可能因此避免染病甚至挽救生命。
据介绍,大肠杆菌等一些来自排泄物的细菌可在手上或器物表面存活数小时,现在人们频繁使用手机,这些病菌可能会因此传播到手机上,由于手机使用过程中会发热形成温暖环境,且手机不常暴露在阳光下,病菌可能会在手机中存活更久。人们再使用手机通话时,就有可能被病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