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废油来做肥皂,从一块小小的肥皂开始,通过你的智慧探索和消费之选,过天然乐活的生活吧!
在北京什刹海社区绿色生活馆里,刘老师指着展示架上一盒乳白色“小糕点”让我猜是什么。它们小巧玲珑,有金鱼、心形、兔子等各色样式,“点心?”、“巧克力?”、“蜡烛?”,刘老师——摇头,原来这些是利用废油手工制作的肥皂。生活馆的负责人吴敏老师在与台湾环保组织的交流中接触到它,随即学习并引进。
面对污染的寻找
追溯“废油制皂”在台湾的发源,我们发现它其实源于水环保运动。日本京都曾为了抢救琵琶湖,由市民发起拒绝使用合成洗剂,回收回锅油制作肥皂并使用以保护湖泊的运动。十多年前,这个成功经验令忧心台湾河川危机的台湾主妇联盟萌发了环保创意。台湾一般家庭及餐饮业所产生的回锅油,大多一再重复使用或直接倒入排水管中,对于人体健康不但有害,更会严重阻塞水管水沟、虫鼠滋生污染水质。而且大量使用合成洗剂,该废水排入河川及海洋后,则变成水中生物的大杀手,严重的污染源。
以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做成的清洁用品,有害人体及环境,是因为它不容易被环境中的细菌分解,累积浓度越大,其毒害性相对会增加。目前研究发现,有些界面活性剂甚至是种“环境荷尔蒙”,会造成生物的基因突变。
人们通过各种实验证明,合成洗涤剂所含的烷基苯磺酸钠和烷基磺酸钠,能杀死实验动物的精子,使动物减弱和失去繁殖的能力。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毒理系教授张宝旭指出,石化类合成洗涤剂所含的表面活性剂和荧光增白剂作用于人体皮肤后,能使人产生过敏反应,罹患皮炎和湿疹等病症:合成洗涤剂有害成分能破坏肝脏的颗粒体,不但影响肝功能,而且引发肝硬化,进入肾脏后,增加肾脏的负担,导致腰酸背痛,引起肾功能弱化,生育功能下降。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对合成洗涤剂产生了质疑和忧虑,而如何替代这些合成洗涤剂,则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检视工业制皂流程,回顾千年制皂历史,人们在传统中找到了办法——手工冷制皂。
冷制,是相对于工业皂所采用的热溶法相对而言的古老的制皂方法。用过量的高级油脂包裹碱的办法,将固体的油脂加热溶化成液体外,在成皂的过程中不需要高温加热,而是低温皂化,历经1-3个月,皂体很温和。由于手工皂其天然特有的性能,各种组成极易被生物降解且易于被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不会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污染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天然油脂有益的天然营养成分,更保护身体和皮肤免受化学制剂的伤害。
将回锅油集中回收,制成肥皂,不但做到废物利用,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会伤害皮肤,是资源再利用的美事一桩。于是,主妇联盟将其引入台湾,持续在小区及学校示范推广。如今,他们已经将其发展为一项社区产业,由政府批地、建房,企业提供废油,由社区居民批量做成肥皂就地出售,或者用废油换肥皂。
手工环保的乐趣
以环境友好和生活创意为主旨的绿色生活馆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习惯。
起初,吴敏注意许多居民家中厨余废油再利用中的尴尬:高温烹炸过的油,用来复炸或者炒菜,不利于健康:废油既是一种浪费,也造成水的二次污染。香港台湾的环保组织给了她“废油制皂”的配方,并教授用料、做法和注意事项。回到北京吴敏和同事就开始按着步骤一点点摸索。
厨余油类作为废弃物品质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餐馆的油和家里烹炸后的油、油烟机里的油,因为油中的成分不同,给做皂带来了难度,配方比例随着油的不同而随时变化。
“前期摸索了很长时间。我们用的最好的油是过期油,有餐馆炸油饼的油,食堂做早点用过的油,和餐馆饭店提供的油,因为杂质太多,会出现各种状况,失败了很多次,比如油和碱水不溶,或者结块不能正常起皂化反应。”而制作过程中,不可控的化学反应过程,也给做皂带来一层未知的奇妙色彩。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生活馆的工作人员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废油制皂的技术,并在许多社区开展“废油工作坊”活动。不同于制作布艺小包,作为材料的油和作为成品的皂都属于消耗品,家庭中每天都会产生废油,主妇们每天都要用肥皂清洁,“废油做皂”一面给厨余废油找到出路,一面节省了家庭开支。它除了利用碱将油脂皂化外,没有添加磷、界面活性剂等的任何化学物,因此,使用时不伤手及皮肤,洗衣、洗袜既洁白又环保。虽然洗手很滋润,但是建议不用于洗脸、洗澡。
更有居民发挥自己的创意,在其中加入菜汁增加颜色,加入熏衣草、茉莉花增加香味。做好之后,如果想送人,一样善用随手可得的回收广告纸、塑料袋、空盒,一点创意,加个美美的包装也很棒。“通过自己的劳动把废油变成可以用的东西,挺有成就感的,过程也很快乐,另外对身体皮肤和环境都好,一举多得”,居民们参与的热情很高。
手工皂也给制作它们的人带来清洁习惯的诸多改变。吴敏自己做清洁时不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洗洁精也退出她家的洗涤用品行列,同时他们也在学习,希望开发出更多天然环保的洗洁用品,比如用水果皮发酵,制成天然酵素来洗碗。
“大家能参与,通过交流沟通一起操作,并能完全自己掌握,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改变人的意识和行为”这是绿色生活馆选取环保项目的准则,“废油制皂”恰到好处地符合了这一标准。
环保是很顺手的一个动作,我们要做的只是改变一些习惯,培养一种习惯,比如洗碗时先将油污去掉,再用自己做的液体皂清洗,用量就可以减半。这只是一个习惯。
用小苏打清洁马桶,如果污垢比较重,把马桶泡一夜,清洁效果更好。这也是一个习惯。
茶杯的咖啡渍,用盐搓一搓就可以去掉,而不是首先想到用洗洁剂。这还是一个习惯。
一块小小的肥皂引发人们如此多的探索、发现、奇思妙想,让人感叹生活真是块诞生创意的沃土。从草木灰、羊油到皂英、胰子到肥皂、香皂再到手工皂,皂的变迁透露着我们对健康舒适生活的不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