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适应光学系统技术多用于天文学。然而,这项对普通人而言的专业领域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的视力提升。中国科技大学周逸峰小组与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张雨东小组合作发现,在经过人眼自适应光学矫正仪的仪器矫正和科学训练后,成年人最高可获得2.0及以上的“超视力”。昨日,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雨东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更加深入研究,找到人类视觉神经系统的“开关”。
研究四年——发现 成人视力仍有提高空间
昨日,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雨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和中国科技大学周逸峰小组的合作属于“一拍即合”。
他表示,合作缘于4年前,“双方在沟通交流时发现,彼此都对‘眼睛’的研究有非常多的共同点,于是很快就达成研究合作。”
经过4年的合作研究,他们发现,正常成年视觉神经系统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经过自适应光学矫正技术,再和周逸峰小组的视觉神经学相配合,即使是错过了视觉发育期的成年人,也可使视力有很大提高”。
两项技术——结合 实验中有人视力达到2.0
提到为何想到将常用于天文学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运用于眼睛视力治疗,张雨东追溯道,“对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而言,从1998底便开始研究这项技术。”他解释说,人眼并非是完美的光学系统,除了存在近视、远视等“低阶像差”以外,还存在着难以用普通光学手段矫正的“高阶像差”。
根据视学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认为,“视皮层的发育具有关键期。通俗地理解就是,在错过了视皮层发育期后,视力便很难得以改变。”“周逸峰小组与张雨东小组合作,就是将视觉神经系统和自适应光学矫正技术相结合,矫正人眼的高阶像差,使成年人即使在完成了视觉皮层发育后,仍有机会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视力。”根据实验,矫正过的小组在对比敏感度和视力上都有了显著提高,视力平均提高30%左右,而且在5个月后复测时仍可保持。“其中,有少数几名成年人他们的视力达到了2.0”。
未来打算>>>
恢复视力只需找到“开关”
这项成人视觉神经系统仍具可塑性的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自然》集团新刊《科学报告》上,相关研究技术此前获两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在采访中,张雨东表示,目前,该项研究技术在我省华西医院设有一个试验点,研究团队未来还将继续进一步深入研究。
“根据实验表明,目前我们的技术能够让成年人的视力得以提高。”张雨东强调说:“但是,成年人和处于视力发育期年龄的青年对比,青年视力的恢复能力远比成年人高。我们虽然突破性地改变了成年人视力很难提高的过去,但还没有找准视觉神经系统的‘开关’。”
在张雨东看来,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存在着某个“阀门”。在视觉神经发育期时,“阀门”打开,完成发育后,“阀门”关闭。下一步,他们计划加入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多方共同合作,争取找到视觉神经的“开关”,使成年人在进行视觉治疗的时候,能够顺利打开“阀门”开关,治疗结束后再关闭“阀门”。